【文史長廊】趣話鏡子

古傲狂生 |2010.10.27
962觀看次
字級

有則鏡子的笑話。一個男人出門,回家給老婆帶了面鏡子,想取悅老婆。誰知老婆竟哭哭啼啼回了娘家,跟丈母娘哭訴:「俺男人變心了,這次回家居然帶了個小的來。」丈母娘火冒三丈,拿過鏡子一瞧,也驚呼起來:「這小子,帶個二房也就算了,怎麼把二房的丈母娘也帶來了?」

由此可見,古時鏡子還是奢侈品,平民百姓是難得一見的。相傳,鏡子是黃帝的妻子嫫母發明的。嫫母自知貌醜,羞於去水邊梳妝,乃自磨了一塊石頭,使石頭表面光滑,於是鏡子出現了。

其實,上古的鏡子,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說文》中說:「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監開始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加金字旁。商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鑒,鑒字才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有銅鑒,但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真正意義的鏡子才出現。

因為鏡優於鑒很多,所以秦以後,人們就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製作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也有鍍金銀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鏡子。明末,玻璃鏡從西洋傳進了中國;清乾隆以後,玻璃鏡漸漸取代了銅鏡。

鏡子在東西方審美上迥然不同。在西方,鏡子是恐怖之物。《白雪公主》裡那個女巫樣的王后就總是跟魔鏡對話,這樣的搭配,恐怖效果立馬凸顯。而在東方,鏡子卻是美好的。鏡花水月是古人愛用的意象,《紅樓夢》裡那首膾炙人口的〈枉凝眉〉曲中這樣吟詠「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以哀歎寶、黛無奈的愛情;而清代女小說家李汝珍則直接假此意象,創作了小說《鏡花緣》。

古人還對鏡子進行了更理性的分析,將其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最著名的當然是唐太宗以鏡喻魏徵:「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當然在古典文學裡也有些具魔力的鏡子。譬如,《西遊記》裡托塔天王李靖有一個照妖鏡,曾分別照過孫悟空、牛魔王和六耳獼猴;《紅樓夢》裡則有一個神奇的「風月寶鑒」,賈瑞照了正面,結果一命嗚呼。而《西遊記》的續書《西遊補》裡,則直接描寫了孫悟空為鯖魚氣所迷,進入鏡像世界遊歷,最後被虛空尊者喚醒,方才跳出來。

鏡子的發展歷程還真是有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