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魚是長「鬍子」的。魚的鬍子學名叫「口鬚」,有口鬚的魚多數是淡水魚。
目前已發現的魚的口鬚,從一對至五對不等,對稱生於口邊。常見者多為兩對,如鱘魚、鯉魚和鯰魚,但近年從國外引進的一種熱帶鯰魚生有四對口鬚。口鬚「冠軍」要數泥鰍,牠共有五對,其中上頜兩對,口側一對,下頜兩對。
魚的口鬚長短也不一,如體重 五百克的鯰魚,上頜的一對口鬚長達十公分,下頜的一對長二‧五公分;而體重十克的泥鰍,下頜中間的兩對口鬚長度只有○‧一至○‧二公分。一般來說,口鬚長短與魚的體重(或體長)成正比。
這些魚為什麼要長口鬚呢?比如泥鰍,生活在靜山底層的淤泥裡,光線十分微弱,其覓食和禦敵的難度不言而喻,因此在水底生存演化中,視覺漸漸退化,變得極弱,而口部處的肌肉漸漸發生變異,最終形成了五對布滿血管和神經的口鬚,以靈敏的觸覺和嗅覺替代眼睛的功能。
長有口鬚的魚大多像泥鰍那樣生活在靜水底層有淤泥的陰暗處,靠著屈伸自如、揮舞靈活、觸覺嗅覺靈敏的口鬚覓食和禦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