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蘇花高 不如強化鐵路運輸

子韜(花蓮市/博士生) |2010.10.25
994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蘇花公路坍方造成大批人車受困,至今仍有多人失聯,花蓮縣長將矛頭指向反對興建蘇花高的人,認為是此次意外的「殺人犯」。

筆者就不同角度來討論這件事。興建蘇花高目的是會比蘇花公路安全,並加強化運輸,除了觀光旅遊,農工消費品運輸也是重點。

苜先就安全而言,台灣有能力興建雪山隧道,要興建蘇花高並非難事,問題是即便環保署可為蘇花高開綠燈,不但緩不濟急,也沒有人保證不會破壞億萬年形成的獨特環境,或達到能防範花東頻繁且強烈地震的工程強度,因此,不見得能有「安全回家的路」。

以加強運輸而言,目前的蘇花公路本多由大型貨運車使用,如能局部改建蘇花公路容易坍方路段,並不會影響貨運。

再就觀光旅遊而言,筆者以為,問題出在旅行社殺價攬客,團費負擔不起火車票或機票,才讓陸客搭遊覽車走蘇花公路,若要讓陸客團玩得安全又開心,應該要求旅行社不以低價攬客,讓陸客能像日本觀光團,搭包機到花蓮,不僅減去舟車勞頓,也備感尊榮。

其實,目前旅居西部的東部民眾,需求最大的運輸工具就是鐵路,而台鐵已進行東部全線電氣化與雙向通車,若班次、車廂足夠,在假日尖峰運輸時段能有效增加疏運量,加上鐵路安全率高,就不一定要興建蘇花高。

但政府相關單位、政方首長及民眾對強化鐵路運輸並不在意,反而將焦點放在維修難度高的蘇花公路,及興建難度更高的蘇花高。

因此筆者認為,只要加強尖峰時段的鐵路疏運,也不但以更低的經費、環保成本,給東部民眾一條無須等待且安全回家的路,也能讓陸客玩得安全,所以,政府應與對岸協商花蓮直航,旅遊業者以火車接駁讓陸客體驗台灣鐵道文化,何必要求一條興建難、風險高、費用多的蘇花高?

子韜(花蓮市/博士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