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要把一個孩子教好,就是大學生送給台灣最好的生日禮物!──呂慈涵
輔仁大學開啟偏鄉遠距課輔計畫,近百名大學生在國慶日宣誓,透過電腦螢幕為弱勢孩子輔導課業,指導老師呂慈涵表示,「一對一教學」是很需要勇氣的承諾,只要任何一方遲到、曠課,課就上不成,並鼓勵他們每人照顧好一個孩子。
請讓我繼續活下去,因為我是藝術家,我要繼續畫下去。──薛保瑕
國立美術館前館長薛保瑕,去年因被檢查出罹患腦膜瘤而辭職就醫,經半年休養,再度返回歸藝術家之列,舉辦個展「流動因子」。她經歷過生死交關後,體悟到「只要能活下來,其他都是老天爺多給的。」
戲班生活在外打拚、走江湖,難免複雜,也難免有些壞習慣。──唐美雲
曾獲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的唐美雲認為,歌仔戲傳統的學徒制,在老師身邊學藝,意義不只是學戲,也是學生活、言行舉止與倫理道德。有人雖然唱戲唱得好,但一旦習慣壞了,整個人可能也毀了。
我會在這個多變的環境中繼續寫作,伸出觸鬚向不同方位探險。──劉克襄
作家劉克襄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舉行「大島的自然書寫」演講,以一個介入環保議題的作家身分,推崇德國為環保大國,希望台灣也能效法,並自喻為卑微求生的攀藤植物,願在生活周遭發現寫作題材。
只要勤奮,每個人都有機會!──吳季剛
華裔服裝設計吳季剛,建議台灣年輕人要有企圖心,但維持「創意」好奇心更重要,想要成功,始終要「Keep your eyes open!」唯有努力再努力,當機會來臨時,才不會讓機會從手中溜走。
教育是一種理想,到高中更能實現!──張國恩
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指出,未來師資培育的趨勢是高學歷化,碩士教師會愈來愈多,部分較專精的領域例如高中物理、化學,甚至需要博士教師。理學院已在研擬配套措施,鼓勵優秀博士畢業生到高中服務。
當我們有了一點點力量,不要忘記將鼓勵傳承下去。
──朱亞君
寶瓶出版社近期一口氣推出6位文壇新人作品,以行動支持台灣文學創作,總編輯朱亞君表示,她看待本土創作的心情就像看國片,「這是我們土地的聲音,我希望鼓勵他們,讓他們願意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