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福建莆田、仙遊有悠久的歷史。茶葉始植於隋代,唐代成片種植。唐宋間,鄭宅(今賴店聖泉)茶葉已為貢品,名聞京都。壺公山「仙公茶」,係漢代胡真人所植,品茶已千年,馳名中外。
在唐代,莆仙人烹茶器皿以碗、甌為主,宋代飲茶用盞,所謂盞,口敞小,塗釉。有的用壺啜茶,曰之「壺小如香櫞。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清香撲鼻,舌有餘甘。」
上千年的飲茶史熏陶了莆仙以茶待客的禮俗。如若有朋自遠方來,一個精致小巧的茶壺,配幾個玲瓏別緻的茶杯,打開壺蓋,輕輕地撮一把茶葉,小心地放進去,沖上開水細細地蓋好,放在桌上或茶几悶一會兒,於平靜中透露出閒適。而後再緩緩地斟出來,也頗有「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音,然後慢慢地細細品嚐,邊聊邊飲。
主人添茶時,客人無須站立,也無須雙手托茶杯,只需手指輕輕敲打桌面表示謝意。如果談話正在進行,只要轉眼望著斟茶人就算行了注目禮。若是處於站立中且拿著杯,可用手指輕輕敲打茶杯,這也是致謝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