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是一個台灣少數援助貧窮國家醫療資源,並且提供技術,讓當地醫師學習的非營利組織;更獨特的,由於視能障礙在台灣的身心障礙人口比例中不算多,所以基金會對國內和國外的服務大不相同,基金會執行長李茹芳說,台灣中途失明者多,在預防失明的準備上做得不夠,所以朝防盲發展,國外缺少醫療技術和知識,則採救盲的方向。
設立眼科中心
1年服務2000人
台灣奧比斯所以在國際間扮演愛心輸出國的角色,李茹芳認為,是醫療技術和品質精湛的緣故。她指出,美國一位醫生年平均服務為三萬人次,台灣兩萬人次,越南十萬人次,以品質區分可見,台灣醫師負荷最輕,越南品質相對最差,所以在募款援外的部分上,越南等貧困國家或中國偏鄉地區都需要台灣醫療團隊協助,因此在越南設立八個兒童眼科中心,中國雲南山區十一個。
基金會還觀察到,越南最嚴重的眼疾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和「斜弱視」,砂眼、青光眼、白內障都會造成孩子失明;當地風俗是,一旦孩子出生後失明,多數遭到遺棄,普遍活不過十歲。每年貧困地區有眼疾的個案平均增加二至三千人,以奧比斯的能力,一年也恰好可服務兩千人,但他們不滿足,更希望給當地醫師硬體設備和軟體技術,提倡在地醫療,而不是昂貴的國際救援。
職災失明者多
醫師社區宣導
台灣奧比斯甚至在越南打造東南亞第一座「眼庫」,讓許多患者能接受角膜捐贈,不至於一輩子活在痛苦中。當奧比斯的飛機醫院抵達服務區時,令人難過的,許多貧困國家的人,並不知道原來眼疾能夠被醫治。依照台灣的醫療團隊評估,拯救一只可挽回的眼睛,其實只要台幣一千元,可惜過去貧困的孩子枉費了一輩子的光陰,徒能感嘆命不好。
雖然台灣先天視障者的幼兒醫療被認為是充足的,但不是沒有問題,在基金會走訪視障機構後發現,因職業傷害造成的中途失明者很多,老年人也不懂得照顧眼睛,所以在台灣,奧比斯要防盲,帶醫師至各社區宣導、義診,「任何眼疾,及早發現都能有效控制。」李茹芳也是台灣人,她感嘆國人總是嘗到苦頭後才知道定期醫療檢查的可貴,絕大多數的台灣捐助者,還都是「飽受眼害的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