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四五年級生如今已步入中年,他們的孩子陸續成為職場新生代,這批父母普遍受到較完整的教育,經濟的起飛也促使他們衣食無缺,甚至還頗有積蓄。也因此,當七年級的孩子希望這類型的父母幫助自己完成創業之夢時,基於能力及財力,通常不會拒絕。
為年輕人建立創意平台
叫父母出錢出力真的並非奢望,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青年創業基金有百分之四十九來自家族提供,大型企業培養接班人,傾力培植的規格屬金字塔頂端外,社會各個角落都存在有「教出生意囝仔」的金主父母,他們希望孩子自立,深悟「與其給孩子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之道。
從美國回台協助孩子開發T恤的曾慎昭就是其一,一聽孩子說出理想與夢想,當下就感到欣慰!兒子柏克萊畢業後考上會計師執照,做媽媽的以他為榮,對他的前程原本十分放心:「不料,他說,自己有創業的夢要圓,希望媽媽支持。」
這個「夢」字,頓時讓曾慎昭腦海中興起無限的浪漫,恨不得立即投身支持,將精神、物質與經驗三方面都兼顧到。她說,自己也曾年輕過,不也渴望有大人鼎力支持?當時環境不允許,現在,自己萬不可缺席,在孩子的創業路上,並肩同行。「這也讓我們相處時間更密,更多。」
在美國經營成衣,擁有十年熟稔的經驗,兒子看著媽媽經營有成,躍躍欲試的就是成衣創業。一個七年級生,對環保趨勢既敏感也有使命感,他集合兩位好朋友一起在淡水蓋起工作室,看在媽媽眼裡,這是好事,甘願既做幕後金主,也是經營顧問:「我希望未來能為年輕人建立一個創意平台,他們有理想,有才華,卻苦無資金及社會經驗,我要幫助自己的兒子,也要扶持像他一樣的七年級找到通路。」曾慎昭說,有夢最美,人生要這樣才不算虛度。
心理支持才是無形資產
國中老師莊家琪也是這樣想,「孩子有自己的夢想要去追,我們游刃有餘之下,不可能不以愛拉一把,只是父母在旁加以協助、引導,但不要干涉、限制他的決定,畢竟孩子的未來是他自己的!」莊家琪把退休金的四分之三拿給女兒開網路蛋糕店,壓力雖不大,與其擔心,不如從旁提醒女兒事先做好創業「功課」,明確了解網路商店的整體市場狀況、電子商務交易、市場利基點、創業夥伴的挑選等。
而且,她也要求自己按捺住心中千百個不放心,傾聽女兒創業想法、打算怎麼做。聽女兒頭頭是道,雖不免從心裡升起疑問,卻先不多言,用實際行動支持孩子最優先。
「我是借錢,不是出資,提供無息借貸,出力,則是全心全意。我在網上寫食評,推薦朋友看評網,在雅虎、google寫部落格,推薦女兒的網站,扮演最佳啦啦隊!」
莊家琪說,孩子要創業,家長給予經濟上的支持,要視家庭經濟狀況而定;但心理上的支持,才是最豐厚的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