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申喜用醫畫說醫話

張雅雯 |2010.09.25
2192觀看次
字級

很多人對張之申醫師印象深刻,是因為她曾出版《一定要看名醫嗎?》一書,裡面有數個名為「名醫的眼神」漫畫插圖,這應是首度有人用漫畫方式告訴讀者,若醫師出現某個眼神,心裡的獨白是某個意思:不論是眼睛打轉質疑「你說什麼?」,或是挑眉怒視的「我是醫生還是你是醫生?」均讓人看了莞爾一笑。

卸下聽診器 街頭隨筆

現任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的張之申,家裡牆上掛著一面又大又寬的鏡子,原是先生調整國標舞姿勢之用,有天,她順勢將椅子划向它,對著它擠眉弄眼一番,書中的這些眼神,就這麼按照鏡中的表情畫出來了。

從台大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之後赴美深造、執業、婚育;從小兒科起家,又轉向腫瘤科接受訓練,甚至曾經進入美國賓州的監獄、舊金山的亞裔戒毒中心看診,張之申在美行醫超過三十年,擁有賓州大學血液腫瘤科臨床副教授頭銜,不過近年屢次應邀回台,卻未刻意彰顯自己資歷,她說:「不論到哪兒,我知道我就是想做個良醫。」

對外她行事低調,講起醫學帶點嚴肅,然而若與她面對面接觸,卻可感受到張之申充滿活力、幽默風趣的一面,這樣的個性在她的畫作中,更是顯露無遺││特別是對生活周遭的隨筆漫畫。她走在台北街頭,畫下了街頭記趣,不過呈現的都是這城市不夠文明的社會觀察面,包括大喇喇插隊、隨手亂丟菸蒂、亂小便……

這種藝術天分與幽默感,或許與其家庭背景有關。張之申的父親是編著《文心雕龍考異》的著名學者張立齋教授,除研究訓詁考據、殷墟甲骨,也致力於書畫創作。張之申認為自己的幽默襲自父親,雖然父親並不鼓勵她以畫畫作為志業,但她基於陶冶性格、豐潤氣質,還是堅持將畫畫作為興趣,且詩書都有涉獵。

畫獄中故事 躍然紙上

不過張之申的畫風很另類,她最喜歡隨筆畫卡通,笑稱自己沒有時間去做正統畫家,加上自己個性很急,卡通畫得最快、最適合她,這個被她形容為「不務正業」的習慣,後來即使走入醫師職場,也未曾放棄。

穿上醫師袍的張之申,習慣拿鋼筆詳細寫下患者問診記錄,下診後則最愛拿起畫筆,把當日印象最深的畫面記錄下來。她分享在監獄服務時的畫冊,除有獄警的素描,更多的是一個個受刑人的悲慘故事。

「到監獄服務是無心插柳!」張之申指出,在賓州擔任腫瘤科醫師時,某次一名巴基斯坦籍同事請她代班,地點不在院內,而是在監獄,同事好心告訴她:「小心被脅持」、「送妳的飲料別喝,裡面不是加了藥就是毒」,在賓州,她早已練就與黑人打成一片的功夫,加上監獄引起了她的好奇心,於是爽快答應。

醫師在監獄可不只是看診,還要協助心理協談,令張之申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嫁到美國的台灣女子,淚眼婆娑訴說先生對她的暴行,甚至揚言傷害小孩,她一氣之下拿刀砍了先生一刀,對這婚姻,她後悔不已。

畫中,女子看著身旁的孩子,充滿無奈與痛苦,旁邊加注了故事的始末,即使事隔多年,一翻開畫作,當年的人事物仍躍然紙上。

醫病對話圖 詼諧呈現

張之申的畫也曾「出售」,不過並不是做商業販售,而是當年美國癌症協會的義工醫生們貢獻自己的創作來義賣,金額全部捐給該機構,因此她那時集結自己畫作,做成《My Little Book of Sunshine》彩繪人生小繪本,裡頭充滿了她的詞和畫,鼓勵癌症病友看到希望、努力戰勝病痛。

行醫多年,張之申也看到醫界問診上一些光怪陸離的現象,陸續畫了許多醫界漫畫,用詼諧的方式呈現弔詭的醫病對話,部分結集成冊,其插圖令人驚喜,包括醫師高掛過敏科牌子,對患者說:「目前還不清楚你患了什麼病,就先當作是過敏來處理好了!」或是患者自述難吃藥物已全部吃完,痔瘡卻沒見好轉,希望可以換另一種藥,醫師驚恐大喊:「那個藥是肛門塞劑!」問她這些漫畫笑點是諷刺現況嗎?她轉動著眼珠子,笑說:「讓大家去想像吧!」

畫畫是張之申不變的興趣,過去即使醫療工作再忙,手中的畫筆也不曾停下,往後,她會繼續用手中畫筆,記錄看到的百態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