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制度不改 零拒絕是空談
又見行為偏差生人球 教職員缺乏有教無類觀念 設雙導師 輔導員納編制 協助導正
報載屏東縣某國中行為偏差的學生,家長有意轉學換環境,但遭新學校老師拒絕,轉一圈之後又回到原學校,甚至有學校主動跟問題學生交換條件,學生轉校註銷大過,但教育處表示,去年校長會議已要求各校「零拒絕」轉學生,保障學生受教權。
「問題學生成人球,好學生各校搶著要」,是長期存在的現象,我念國三時,就有訓導人員希望班上幾名問題學生,待在家裡不要來學校鬧事,一定發給畢業證書。
直到現在,筆者也曾聽到負責「生活輔導」的同仁,向主管報告與學生家長懇談內容,學生因有抽菸習慣,家長聽聞本校採常態分班,沒出過行為偏差學生,希望轉換環境不讓孩子繼續變壞,但負責同仁強烈建議「會抽菸的孩子絕對來帶壞其他學生,勢必影響管教」,儘管不以為然,但筆者無緣置喙。
我認為,這種先入為主觀念與缺乏「有教無類」態度,會使學生失去被教育體系拉回正軌的機會,尤其抽菸並非罪大惡極,若連這都不能輔導而拒於門外,要如何導正情節重大的行為偏差?
除了觀念、心態,每所學校拒絕行為偏差生另有原因,據了解,多數學校的原因是「人力不足」,因為常態分班下,只要班上出現一名行為偏差學生,會讓導師疲於奔命,若加上編制內的輔導人員嚴重短缺,更難以解決必須持續輔導的需求。
因此,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該研究增設「雙導師」,並將有社工、心理輔導背景的輔導員納入編制,儘管會增加人力成本,但多少能解決當前的中輟生與行為偏差學生問題,及降低社會成本,否則僅依賴一位導師與替代役男輔導,而希望學生改善偏差行為,無疑是緣木求魚,也會使「零拒絕」淪為口號。
羅孔(南投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