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教司長要求學校不公布校內成績排序,筆者十分贊同,而且認為,也不應公布各班級的平時成績排序。
製作平時考成績表,大都是應家長的要求而做,排序對學業高成就者,是肯定、是榮譽,但對低成就者而言,是煎熬、是折磨,再三的打擊使得信心喪失。成績排序的公布,滿足某些家長與學生的虛榮心,卻傷害了更多課業普通孩子的心,如果學校又沒有完善的輔導機制,會使自我放棄的學生愈來愈多,未來有可能行為偏差。
大多數老師發考卷時,都是一張一張發,每個人的分數赤裸裸地呈現在同學面前,一百分的同學得到掌聲鼓勵,分數差者本就已不好過,又得忍受同儕嘲笑;但分數的高低,常是先天資質或後天教育資源的差距所造成,如果你是他們的父母,明知孩子已非常努力,難道不心疼嗎?為人師者不經意的舉動,可能已造成學生永久的創傷,更多的「同理心」應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的。
當然有人會批評,沒有忍受挫折的能力,沒有經過競爭的洗禮,孩子怎麼可能會成長,怎麼有辦法面對逆境?但如果競爭與挫折,隱含著立足點的不平等,或自尊心受損的話,作法就應該檢討與改進。
李明德(南縣佳里/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