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蓋茲與巴菲特》中國富豪陳光標 財產身後全捐

 |2010.09.12
751觀看次
字級

蓋茲與巴菲特月底的「捐贈誓言」中國行,終於有大陸富豪願意正面回應。身家三十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一百四十億)的陳光標四日寫信給蓋茲和巴菲特表示,「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捐出全部財產。」這封信發表在他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網站首頁上,寫著「作為一個富人,我絕不做財富的守財奴。」

今年四十三歲的陳光標是大陸年輕一代富豪,創辦黃埔再生資源利用公司,還兼任中國紅十字會常務理事長、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他的財富,僅名列胡潤「財富榜」第三百四十名,連前一百大都不算,只能算「小富豪」;但他的捐款到今年初,已超過人民幣十億元,把大富豪全比下去。

他對財富的看法與眾不同,「財富是什麼?我認為,財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個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裡,要是有一條河就該與大家分享。」陳光標說,「在巨富中死去是可恥的」。

發願捐款 當見面禮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和股神巴菲特,本月底將到大陸宣揚慈善事業,據傳他們已發函給五十位中國富豪,希望大家共研盛舉。但其中有人因為不願認捐而迴避,不出席邀約。

陳光標在信中向蓋茲與巴菲特說,「當你們來到以『勤勞、智慧、善良』聞名的中國時,我鄭重宣布:將做第一位響應並支持你們行動的中國企業家。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這也是我給你們兩位先生中國行的見面禮。」

捐淨利77% 回報社會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陳光標每年都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潤拿出來做慈善。去年公司淨利潤四億一千萬人民幣,他就捐了三億一千萬,相當於淨利潤的百分之七十七點六。

陳光標對蓋茲和巴菲特表示,世界各國無論富人還是窮人「都是一家人」,只是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機遇不同,分工不同,所以在擁有財富數量上有了差別。

「所以,每個富人應意識到:能成為富人是幸運的,但你擁有的財富絕不可以僅僅屬於自己個人,有責任為他人,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更多地回報社會」。

坎坷命運 激發人生

許多富豪的人生,都受到坎坷的命運所激發,陳光標也不例外。他生於江蘇窮困農村,父母靠種地維生。到了兩歲時,由於太窮了,哥哥和姊姊先後餓死,年幼的他也萌生「靠自己改變命運,一定要脫貧致富」的想法。

十歲,陳光標學會賺錢,他利用學校午休時間,從井中取水挑到離家一公里的鎮上叫賣,一個中午能掙二、三毛錢,相當那時村裡一個成年人半天的工錢。

十三歲,陳光標騎自行車跑十幾里路賣冰棒,後來又做起販糧的買賣,從一天賺五、六元到三百多元。到十七歲那年暑假結束時,他已賺二萬元,成為他家鄉第一個「少年萬元戶」。

之後,陳光標經歷過賣鞋受騙的不幸,也從事客運運輸、賣花生,都起起落落。直到九○年代初,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他結合耳穴疾病探測儀和顯示器,設計出「跨世紀家庭CT」新儀器,獲得專利,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救災英雄 不菸不賭

陳光標事業成功後,不抽菸,少喝酒,更不參與賭博,也不出入夜總會、歌舞廳等場所,閒暇時喜歡閱讀。

二○○八年五月四川大地震發生後,陳光標帶領一百二十人和六十台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火速趕往災區,救出一百三十一人,他親自抱著、背著、抬出兩百多人,還救活十四人,並向災區捐款贈物逾億元。

由於他的傑出貢獻,陳光標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稱號,還曾連續四年榮獲「中華慈善獎」。

陳光標有不少鼓勵行善的名言,如「災難是財富和品格的試金石」、「活在人們尊重中的慈善家,比孤獨死在存摺單上的守財奴光榮、偉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