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書法,其實他在起伏的戎馬生涯中的努力,也是被人稱道的。
固守平原 率軍大破安祿山
顏真卿,字清臣,祖籍山東臨沂,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一生歷任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
二十六歲中進士,又擢制科(朝廷為求散逸而有專長的人才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順利踏上仕途。天寶九年(七五○),顏真卿由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在此期間,御史吉溫出於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宰相宋璟之子),顏真卿於是上摺:「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璟後乎?」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便把他當成異己排斥,天寶十二年把他調離出京,降為平原太守。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安祿山謀反初露苗頭時,顏真卿暗中高築城牆,並在牆邊深挖戰溝,招募壯丁,積儲糧草,加以防範。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謀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備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
在與安祿山的鬥爭中,顏真卿將原來的三千兵擴充到萬人,並擇取統帥、良將,與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顏杲卿在安祿山後方討伐叛軍,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兵二十萬,橫掃燕趙,後又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
天寶十五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後,為肅宗,顏真卿重新當上了河北招討使。安祿山利用肅宗調走河北兵力之機,乘虛急攻河北,兵圍平覃。十月,顏真卿被迫棄郡。他於隔年見到了皇帝,被詔受賓部(刑部)尚書,後升職為御史大夫。
借刀殺人 宰相盧杞使毒計
經過安史之亂,唐運日衰,並出現藩鎮割據局面。代宗死後,他的兒子李适即位,為德宗(七七九-八○五在位),但實權卻被宰相盧杞把持,而且盧杞一直對顏真卿的才略和耿直嫉恨。
七八二年,唐德宗想改變藩鎮專權的局面,卻引發了藩鎮叛亂。其中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兵勢最強,他自稱天下都元帥,向朝廷進攻,朝野大為震驚。
唐德宗找宰相盧杞商量,盧杞欲借機鏟除顏真卿,於是說:「不要緊。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勸導他們,不用動一刀一槍,就能把叛亂平息下來。」盧杞推荐了年老的太子太師顏真卿。這時候,顏真卿已經是七十開外的老人了。文武官員聽說朝廷派他到叛鎮去做勸導,都為他的安全擔心。但是,顏真卿卻不在乎,帶了幾個隨從就往淮西。
威武不屈 以死明志千古恨
李希烈聽到顏真卿來了,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他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聚集在廳堂內外。顏真卿剛剛開始勸說李希烈停止叛亂,那些部將、養子就衝了上來,個個手裡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但顏真卿卻面不改色,李希烈於是把他送到驛館裡,企圖慢慢軟化他。叛鎮的頭目紛紛派使者來跟李希烈聯結,勸李希烈即位稱帝。李希烈大擺筵席招待他們,也請顏真卿參加。
叛鎮派來的使者見到顏真卿來了,故意向李希烈祝賀說:「早就聽到顏太師德高望重,現在元帥將要即位稱帝,太師正好來到,不是有了現成的宰相嗎?」
顏真卿揚起眉毛,朝著叛鎮使者罵道:「什麼宰相不宰相!我年紀快八十了,要殺要剮都不怕,難道會受你們的誘惑,怕你們的威脅嗎?」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他關起來。
過了一年,李希烈自稱楚帝,又派部將逼顏真卿投降。士兵在關禁顏真卿的門外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他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裡燒!」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火裡跳,叛將把他攔住,向李希烈匯報。
七八四年,李希烈想盡辦法,終沒能使顏真卿屈服,就派人將其縊殺,終年七十七歲。
顏真卿的書法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乏紙筆,用筆蘸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弘,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人稱「顏體」。他的「 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 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的書法作品有一三八種。碑刻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行書有《爭坐位帖》,書跡有〈祭侄文稿〉、〈自書告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