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桃園機場十一月即將改制機場公司,交通部透露,效法香港國際機場與新加坡樟宜機場,所有航廈餐飲「換約」條文中,將納入「同城同價」的規定,價格必須與市區售價一樣,市區沒商店的,不得超過百貨公司美食街同款商品。
香港國際機場為了確保商店依規定做到同城同價,不定時派出神秘客訪價;新加坡樟宜機場則更進一步要求,除了不能比市區便宜外,機場美食廣場在假日須推出比市區更優惠的售價,希望拉高人氣。
機場改善小組之前公布的「旅客服務品質滿意度調查」中,餐飲滿意度最低,其中「抱怨指數」第一名就是航廈內餐飲收費太高,其次是餐飲和地方美食選擇性太少,第三是機場周邊景觀不好看「常常食之無味」。當時改善小組建議,桃園機場應朝小而美發展,並導入飯店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同時引進具台灣特色的美食。
桃園站主任魏勝之昨天表示,桃園機場餐飲去年被外界抨擊「D咖餐、A咖價」以來,桃園站除加強監控餐飲品質,也全力朝「與市區同價」的目標努力,未來招標除了引進更多元化的餐飲店外,還會盡量選擇連鎖品牌進駐,除可品質控管,更可確保價格與市區同價。
更重要的是,桃園機場航廈現行規定不能「開瓦斯升火」,全部旅客吃到的餐飲都是「半成品」。魏勝之指出,位於第二航廈地下一樓的員工餐廳,現在就能使用瓦斯開火,年底前將招標引進攤商,將員工餐廳改建成「台灣味」美食攤,到時希望讓旅客一到機場就能吃到現煮現炸的各式道地台灣小吃,「用味蕾領略台灣之美」;至於第一航廈,由於還在改建中,引進台灣小吃的速度會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