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人生中永遠不厭煩的主旋律。
黃真真導演、鄭丹瑞編劇的超現實與現實交疊的現代都會男女愛情快餐片,竟然被房祖名與薛凱琪詮釋得非常「憨厚」而溫馨,把「麵包與愛情」這種最拔剌尷尬的話題,運作得極為自然又深具創意,堪稱經典作品。
單單片名就很有意思,原以為會是那種很犯賤的場面,到了要分手才開口說愛,恨不得手中有根棍子,一棒揮出去就全壘打;卻萬萬沒想到,是為了挽救愛情的網路通關密碼,先找替死鬼鬧分手,再借屍還魂地挽回自己苟延殘喘的愛情。
愛別離,這種分合之間的矛盾,是老掉牙的人生課題,我們卻樂此不疲,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演出,就算是累得厭煩得趴下了,依然要持續下去,誰也不想真正的「出離」。
經常聽香港朋友說,討厭香港人的最大理由是:死愛錢!《分手說愛你》的愛情曲調裡,不可免俗地,照舊出現在生活價值觀上打轉;愛得死去活來又甜蜜無限,遇到了飯碗問題,無論如何都像是被潑了一大盆冷水,怎樣也醒得透透地秤斤論兩起來。錢,終於變成愛情的劊子手。愛、不愛,好像生死流轉的陰陽界,總是難以具體呈現;隨便一件生活中的小屁事,都可以是分手時的大理由,而任何一秒鐘的愛戀回憶場景,就算是再白痴的戀人絮語,也很可能是最後的救命仙丹。也許,分手後,恰恰是戀情回春的轉機?
用紀錄片的寫真手法,來觀察並以全然荒謬的詮釋概念,裸裎愛情的真相;我必須再次讚歎編劇不落俗套的「家常」智慧,以及導演靈活生動的鏡頭,讓真假莫辨的生活場景,更貼近觀眾的視野,而輕鬆自如地接受了超現實的假設:如果這般如此,便如何如何簡單地改變了愛情終點站。
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師長們,都能告誡我們:「擁有獨立的不依賴人格,才能享受真正的愛情。」但說得出也做得到的人,寥寥無幾。我們也都清楚地知道,愛情本身就是一場悖論,黏得愈緊,便逃得愈快而死得愈早,卻無法自拔地,總要彼此戕害到忍耐極限才心甘情願。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隱藏在「金錢的不安」作祟下,香港人的濃情厚意,遠比任何其他「不愛錢」的城市,更加黏稠得化不開。我的親身體會,是每次離港前,工作團隊總問:「幾時再來香港?」一開始,還以為是港式客套話,來來回回幾趟都如此後,我開始重新品味那沒有表情的冷漠臉孔下,是否是更熱滾滾的溫馨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