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立於東漢中平二年。無碑額,石質堅潤,刻工精良,歷千餘年字口仍清晰,棱角分明,在漢碑中少有如此完好者。碑身兩面均刻有隸書銘文,碑陽廿行,滿行四十五字,碑陰分五列,每列行數位數均不等。
明萬曆初陝西郃陽(今合陽)莘里村出土,曾存於郃陽孔廟,明末斷裂。之後移入陝西省西安博物館碑林,是目前保存漢代隸書字數較多的一座碑刻,不僅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含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碑主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故城在今甘肅敦煌縣西)人。東漢靈帝光和六年舉孝廉,除郎中,轉任郃陽令。曾隨軍征疏勒有戰功,為官期間亦有政績,屬吏王敞等為其勒石紀功。
文中除記述曹全之生平、功績,以及世系外,並記載了漢代以張角為首發動的農民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可作為訂正歷史之參考。
此碑為漢碑中極負盛譽者,其結字勻整,秀潤典麗,用筆方圓兼備,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臨習者不能僅只注意其流美灑脫的一面,它同時還有端莊沉勁的一面。
另外,習此碑亦當注意其骨力,否則易流於軟媚一路,成一味平正秀妍,而走向媚俗,若失之於俗豔則不能得其真髓。
清人孫承澤於《庚子消夏記》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後輝映,漢石中之至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