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墨大師 技留台灣

林淑妙 |2010.08.20
1555觀看次
字級


【記者林淑妙三重報導】儘管文房四寶在現今社會中已逐漸式微,但仍有有心人願意為傳統技藝,貢獻心力。全台碩果僅存的手工製墨大師陳嘉德(圖/記者林淑妙),運用創意研發墨條造型,為傳統注入新活力。數十年來,他堅持「遵循傳統、技留台灣」,其技藝、工具終於在今年初由北縣政府列為文化資產保護。

現年七十歲的陳嘉德,十四歲跟著福州籍製墨師傅學藝,儘管過程中因想家曾打算放棄,後經師傅及師母鼓勵、加上他努力學習,終獲師傅將一身絕學傾囊相授。

因為製作墨條時需維持一定高溫,所以工作環境絕對稱不上舒服。只見陳嘉德拿著事先做好的墨塊,用槌子用力將裡面空氣擠出,之後再秤重,反覆搓揉直到表面光亮;再以壓軋椅壓模,約二十分鐘後取出,最後修剪多餘墨條。

可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剛修剪好的墨條還得等它冷卻、每天翻面,並避免墨條扭曲變形。風乾時間根據墨條尺寸,有一個月、兩三個月。多年前陳嘉德製作全台唯一重五斤、長五十公分的家傳用墨條,風乾時間甚至長達半年。

無論是製作墨條或使用的模具,都有大小、重量規定。陳嘉德表示,除了墨條形狀、圖案可以自由創作之外,其餘一切都須遵循古法製作,他還研發出圓形、橢圓、六角形、手印紀念墨等造型。

  他的模具中有二十個是師傅所留下,具有百年歷史,雕紋精致,是現在的雕刻師所不及的。

陳嘉德笑著說,除了要有好技術、耐心、恆心外,最重要的還是用心及經驗累積。為了維護品質,他一天僅製作七十條墨條。

為了保留這項傳統文化技藝,陳嘉德的二兒子陳俊天深思後,決定接下父親的棒子。

  陳俊天表示,在文化傳承思想上受到父親的潛移默化,頓時間覺得自己也有文化責任,不能讓這項技藝消失。他坦言:「壓力其實很大,但卻榮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