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的菜圃、農園隨處可見的番茄,是一般民眾耳熟能詳的蔬果,富含極優的養分;番茄,在一六五五年由中國傳入日本時稱為:唐柿、唐茄子,之後叫紅茄子,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有些地方仍保留這個名稱。
據統計,台灣每年平均有一萬多人死於癌症,而專家學者卻指稱番茄可以抑制癌症的蔓延,因此,「番茄」具有生機飲食養生的功能。
番茄家族的身世
南美洲大陸西海岸祕魯是番茄的原產地,而國內產地在嘉義阿里山地區栽種數量最多,其次是梅山瑞豐、太和等地區,都可以見到。番茄果實呈卵形或橢圓形,果皮有暗紅色或黃色,有些番茄因長在樹上,所以又稱樹番茄。
番茄的身世可說是顛沛流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番茄植種即隨之傳播開來;即使是到了今天,在祕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等地,及安地列斯山脈,都可以看到野生種的番茄,也有將野生種栽培之後,再拿到市場上賣。在墨西哥的貝拉庫魯司地區,從野生到栽種的番茄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因此,由這點來推測,可能是野生種的由祕魯傳到墨西哥,阿斯底加人栽培,然後在大航海時代傳到歐洲,再傳到全世界。
番茄祕密小檔案
番茄性寒味甘酸。成分分析有:醣類,維生素B1、B2、C,胡蘿葡素,蛋白質,脂肪,鈣,磷鐵,檸檬酸,蘋果酸等。功效: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解毒、降血壓。主治:口渴、食慾不振、熱病煩渴、高血壓、貧血。
此外,番茄含有豐富維生素C,每天食用三百克的番茄,便可滿足人體一天對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基本需要,其所含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可使番茄中所含維生素C不致因烹調而受到損失,利於人體吸收。
番茄所含番茄素,也有抑制細菌的作用。而番茄所含穀胱甘肚是維護細胞正常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能抑制酪氨酸←的活性,使沉著於皮膚和內臟的色素減退或消失,可預防蝴蝶斑和老人斑。也可破壞體內的致癌因子,然後通過消化道除出體外。
含維生素抗氧化
台東美食工業者杜明賢說,番茄含有養顏美容的維生素C、葉酸及降血壓的鉀等;另外番茄本身也是一種類胡蘿蔔色素(即茄紅素)。而茄紅素有抗氧化性,食後可以減少心臟疾病、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等。
由於茄紅素熱後才會釋出,所以熱食效果比生吃好。有效茄紅素萃取量是生吃二至四倍,那麼番茄能抗氧化,但怎麼吃才營養呢?署立台中醫院厚生腫瘤中心研究發現,把番茄加油、加醋再加熱烹煮,萃取的茄紅素含量是生吃的二至四倍。醫師建議,番茄川燙去皮後,再淋上橄欖油、水果醋涼拌,就是營養、美味的青春食譜。
茄紅素抑制癌症
厚生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說,番茄富含茄紅素,顏色愈紅、愈成熟含量也就愈豐富,茄紅素有抗氧化功效,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賴易成曾經試驗用以茄紅素抑制肝癌細胞株,發現添加一ppm(百萬分之一)茄紅素萃取液,肝癌細胞株的存活率降為百分之八十四點一一,提高到十ppm,肝癌細胞株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七點六八,證實茄紅素與預防癌症有顯著的相關作用。
台中醫院與弘光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邱駿弘合作,研究烹調法與茄紅素萃取量的關係。跟據研究顯示,番茄加水、加油、加醋,再加熱煮熟後,每CC可萃取出五十八點六四毫克茄紅素,番茄加油、加醋、不加熱,也有五十三點四毫克,番茄加水、加油、加熱,則有四十六點九三毫克,但生番茄只有二十四點五六毫克。
邱駿弘表示,茄紅素溶於油脂中,不溶於水,加油能幫助溶解,加熱、加醋會破壞番茄細胞壁的茄紅素結合鍵,也能增加茄紅素。此外,吃油醋涼拌番茄、喝番茄排骨湯,體內攝取的茄紅素含量是生吃番茄的二點四倍。台中醫院營養室組長李怡樺建議,番茄川燙去皮後,拌入水果醋、檸檬汁與橄欖油,冰鎮後就是清涼的番茄點心;把番茄切塊,加入高湯、橄欖油、醋、菇類植物煮成番茄湯,都能攝取到最多的茄紅素。
超級番茄紅素倍增
英國連鎖超商推出一種超健康的「超級番茄」,茄紅素含量是一般番茄的兩倍,有助預防攝護腺癌、結腸癌和乳癌,可謂好處多多。這種「防癌番茄」每四或五個袋裝出售,要價約台幣一百元。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的連鎖業者說,這種「健康生活番茄」不但茄紅素含量比一般番茄高,而且「美味不減」,還是很好吃。茄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可阻止人體內的細胞破壞。
事實上,番茄的「好」已廣為人知,科學家指出番茄與降低罹患攝護腺癌、大腸癌和乳癌風險有關。一項針對數千名男士的研究就表示,若男士每周吃十份或以上的番茄醬或蕃茄,罹患攝護腺癌機率將大幅減少百分之四十五。其他研究也顯示,茄紅素可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數量、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甚至可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