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上的珍珠】論藏書票藝術發展 (四之三)

文與圖/潘青林 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 |2010.08.18
1274觀看次
字級

弗曼克(Formanek)於一九九一年發表的〈為何收藏:收藏者揭示其收藏動機〉一文當中,提出收藏者因其自我表現與社交性,會藉著收藏行為與其他有相同嗜好者結合成一個社會體系。或許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心理,從十五世紀中葉開始,藏書票藝術經過了四百多年的能量累積,終於在十九世紀末起的一百年間,藏書票藝術的愛好者紛紛自動聚集,許多國家接連出現了民間自組的全國性藏書票協會。

最早藏書票協會的成立

一八九一年是藏書票藝術轉變的重要年分,因為「德國藏書票協會」與「英國藏書票協會」均於當年成立。「英國藏書票協會」雖是由一群藏書票收集者所創立,但有完整的組織章程,其對藏書票藝術的最大貢獻,在於其每月出版的《藏書票協會月刊》免費寄送給所有入會會員,為後來成立的藏書票協會樹立了良好的典範,更重要的是,為當時藏書票藝術發展軌跡留下了文本資料。可惜的是,由於會員人數的下降和協會資金的不足,該協會於一九○八年突然解散。

歐美各國藏書票協會陸續成立

在一八九○至一九九○年代這一百年之間,藏書票藝術最大的發展就是各國的藏書票協會紛紛成立,除了上述英國與德國之外,「法國藏書票協會」亦於一八九三年成立,並於隔年開始出版會刊。接連著如雨後春筍般,美國於一八九六年、西班牙於一九○二年、澳洲在一九○三年、荷蘭在一九三二年、瑞典於一九三四年、丹麥於一九四一年、義大利於一九四五年、芬蘭於一九六六年陸續成立了藏書票協會。

許多目前仍在運作的全國性協會,多是曾經經歷解散,並於一九四五年之後再行重新建立的,這情況應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景氣復甦有相當大的關係。

亞洲各藏書票協會的成立

悆日本

亞洲的藏書票藝術在二十世紀才開始正式發展,這當中又以日本發展最早,且影響了台灣與中國的藏書票藝術。日本文化廣受中國文化影響,而中國使用藏書章的習慣自然也早就被日本人所採用。日本藏書票大師齋藤昌三在《藏書票的話》書中提出,日本在寶曆年間(一七○四-一七六三)的佛經當中,即有藏書票的使用,在上周提及一枚一八七二年「文部省創立」的藏書票,至少可以斷定十九世紀末期,日本已經有使用藏書票之例,且形式是由西方所引進。

從二十世紀開始,日本藏書票的能量快速匯集,例如一九○○年,當時奧地利藝術家埃米路‧握路利古在《明星》雜誌上,就曾經發表了藏書票相關文章,正式向日本讀者介紹藏書票藝術;而一九○五年,藝術家橋口五葉,就在幫夏目漱石的《貓》和《漾虛集》創作插畫時,在書中的扉頁描繪出藏書票圖案。

齋藤昌三與豐重未鳴於一九二二年成立「日本藏票會」,並於同年在東京舉辦第一次的藏書票會議。一九四三年,志茂太郎發起了「日本書票協會」的成立,該協會運作至今,在亞洲是相當活躍的藏書票協會,目前會員的常年會費一萬兩千日圓,會員不僅能免費得到一年發行兩次的「日本書票協會通信」,每年還能得到十二個月份的原作「愛書票曆」。

悆中國

中國一向以藏書章的使用為愛書宣示主權,這自然會影響藏書票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著名中國版畫藝術家李樺,於一九三四年在廣州成立了「現代版畫會」,對中國在新興木刻運動上盡心盡力,以其精湛的版畫技藝自行設計與創作許多藏書票,與藏書票收藏家葉靈鳳,對中國藏書票藝術的創作和推廣貢獻極大。

時至一九八四年,中國民間於北京成立了「中國版畫藏書票研究會」(後更名為「藏書票研究會」),並於一九八七年加入世界藏書票聯盟。

藏書票藝術在中國的推展,自然會影響到香港與澳門,兩地分別於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八年舉辦過「藏書票展覽」,余元康、許晴野、陳法興、許朝英、熊美儀、熊愛儀以及鄭大戈等七位香港籍藏書票愛好者,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共同成立了「香港藏書票協會」,往後與台灣的藏書票藝術界有許多交流。

悆台灣

台灣在藏書票藝術的組織方面,呂石明在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成立「台灣藏書票俱樂部」,並於一九九六年四月開始出版第一集的《藏書票》會刊。

而台灣全國性的組織「台灣藏書票協會」則於二○○○年八月一日在台北縣三重市五華國小成立,該協會在二○○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得到國際藏書票聯盟的核准,以「The Taiwan Exlibris Association」之名加入國際藏書票聯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