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萬曆十一年(一五八二年),一名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從印度出發,是年八月抵達澳門;儘管他││利瑪竇(Matteo Ricci,一五五二—一六一○年),不是第一位踏上中國的傳教士(羅明堅已於一五七九年奉命到澳門),卻是第一個把西方文化介紹給中國的人,也是第一個把中國文明介紹到西方的人,可謂中西文化交流的開拓者。
他當時初識中國,為了傳播教義的神聖使命,可謂用盡心思融入中國文化,甚至還扮起一段「洋和尚」。在民間,他穿著儒裝、學習漢語,以期將四書五經翻譯至西方。他真的不到三年,便將四書譯成拉丁文。
利瑪竇精通天文、地理、曆數和幾何學等,著述及譯作甚多,一六○○年時結識在朝廷任職的徐光啟,六年後兩人著手合作翻譯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等書,帶給中國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哲學思想。
前陣子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展出的《坤輿萬國全圖》,即是利瑪竇於神宗萬曆三十年所製的一幅世界地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幅世界地圖,當然也是中國人首次認識到世界地理知識。
在宮中,利瑪竇除了引進一台西洋琴之外,亦獻上幾座自鳴鐘(機械鐘,每十五分鐘敲小鐘,整點敲大鐘),明神宗為此還特地蓋上一座鐘樓安置。利瑪竇受到明代朝野上下禮待,被尊稱為「泰西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