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時代 調整心態、開闊視野 工作考量要務實 教育也須順應潮流 重視技職
媒體報導,小吃連鎖龍頭「鼎泰豐」薪資高,外場服務生起薪三萬六千到四萬元不等,後場的第四級(屬初級)師傅月薪五萬兩千元,洗碗工人起薪也有三萬兩千元,許多喝過洋墨水的高學歷者,也擠破頭想進鼎泰豐。 
以現在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兩萬兩千至兩萬五千元來看,鼎泰豐被稱為「餐飲業的台積電」實不為過。
當然,鼎泰豐是少數例子,卻可讓我們深思,高學歷畢業生為何甘願去當「層次不高」的服務員?薪水當然是考量,但服務業時代來臨,我們對「服務員」的觀念也許該改觀了。
空服員何嘗不是「服務員」?鼎泰豐的顧客很多是外國觀光客,因此外場服務人員若進修外語,一旦通過檢測,就會發「語言津貼」,與必須能說英語的空服員相比,不遑多讓。
以往餐廳外場服務員被認為是低門檻職業,但鼎泰豐不僅有紐西蘭留學生,還有懂得英法日粵等語言的人才,若英語系、外文系畢業生,還抱持進貿易公司當秘書、到出版公司當翻譯的想法,視野就不夠開闊了。
台灣的教育一直擺脫不了士大夫觀念,以至於廣設高中而輕忽高職,重視一般大學,而把科技大學視為次一級選擇。但很多高職、科大重視實用課程,彈性設計教學,有建教合作,甚至與外國學校締結姊妹校,學生可以去遊學,甚至當一年交換學生,國際視野、外語能力未必遜色於一般高中、大學。
台灣有餐飲大學,高職也多有餐飲科,未來當更多鼎泰豐「崛起」後,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前途樂觀,我們給高職、科大評價時,也許要多一些務實考量。
章祐生(台北市/出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