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拆字,把「幸」字拆做一個「土」字再加上「¥」,把「福」拆做「衣」字旁加「一口田」。土,自然是土地,於農民是耕種的田地,於城市人則是房子;¥,自然是錢幣,有了這兩樣東西,你才有「幸」;有衣服穿,有一口自己的田,這才是有「福」的。人生的悲哀,原來與幸福相鄰這麼近啊。
幸可和「不」組合,「福」卻不能和「不」組合。你可以「不幸」,卻不會「不福」。可見,「幸」比「福」層面更高級:只要你是有錢人,你就「有福」了,可你卻不一定終生「有幸」。
有部電視劇叫《幸福像花兒一樣》,是的!幸福就像花兒一樣,尤其是那種「一現」的曇花,如果你不鍾愛它,你很可能會錯過它。
中國大西北有種民歌也叫「花兒」,對我們很多人而言,有了幸福你就要說出來、唱出來,不然會憋壞的。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是,幸福與此恰恰相反,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裡,幸福也不是搭建在太空上,沒有別人分享的幸福也許稱不上幸福,換言之,人不能獨自幸福。如果讓但丁說,他也許會說:「過自己的幸福,讓別人也分一杯羹吧。」
魯迅說:希望本無所謂有無,這正如地上的路本來沒有,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句話其實也可套用到「幸福」上。幸福跟「路」一樣,走的時候不覺得怎樣,事後回味,卻常常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如果老祖先當初把「幸福」命名為「不幸」,我們這些後代子孫現在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呢?我喝了一大口茶,終於把這個憂慮,徹底地淹沒在濃濃的茶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