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了實現民國一○一年只考一次基測,全面推動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今年免試入學名額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五,但媒體報導,全台九十五萬國中生,竟有五十萬人補習。
這顯示教育部一方面要擴大免試入學,把基測由兩次改為一次,但「樂學計畫」卻要採計在校成績和各個領域的表現,使學生升學壓力更大,而且造成才藝也要補習,難怪補習的國中生有增無減。
去年的一項國際調查顯示,中國大陸中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但想像力卻是倒數第一、創造力倒數第五。
此外,美國評估影響人類二十世紀生活的二十項重大發明中,也沒有一項由中國人發明。
這些調查結果凸顯考試領導教學,提早束縛了孩子的想像空間和好奇心。
外國的K12教育,通常下午很早就放學,孩子可以到運動場,也能參加各種活動,或查資料,完成自己有興趣的課題。
這種開放的教育方式,比較能讓學生有求知欲,但是目前國內很像聯考的基測,還是嚴重束縛學生的多元發展。
其次,我認為,補習是明星學校迷思所造成,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既已拉平,剩下的是辦學,每所高中職品質應該都要一樣,達到均質化,打破這個迷思。
其實所謂的明星高中,不過是由成績優異學生衝出高超的大學升學率所堆砌出來,筆者讀高中時,有些老師上課根本沒準備,坐在座位上念課本念到下課,老師也不會做實驗,絕大部分的科目是自己研讀,並沒有卓越的教學。
所以,既然要實施十二年國教,就要落實完全免試,明星高中不一定要考試、採計在校成績及各領域表現入學,徹底拆除藩籬,如此孩子才能真正的「樂學」。
真簧(台中市/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