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小慧跟阿信的孩子提醒後,他們終於當著父親的面,再確認所有的後事細節,並保證會請禮儀社的人,照他的意思辦好後事後,阿信才從多日來憂愁的臉孔,轉為面露微笑地闔起眼來休息。
「沒想到老人家最擔心的,竟然是這個問題。」小慧結束訪視,回辦公室後,恍然大悟地說道。
「對啊,許多姓氏的家族,因為年代久了,都不只一個祖墳。」
「可是,他明明已經跟禮儀社的人都交代好,也曾跟家人都提過了,為什麼還不放心呢?」
「其實每個老人家,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就像每個小孩子,都有不同的脾氣一樣。」
「有道理。」
「想想看,我們小時候,父母親也都會觀察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個性,然後配合我們的幼小年紀,因材施教,盡量讓我們能自由自在、沒有壓力的成長。」
「對啊。」
「現在父母親老了,我們這些做子女的,往往會疏忽了,要多花一些時間,想想父母親的個性,然後主動配合他們的想法,去迎合他們。」
「我懂了,做子女的,要主動去善解老人家的意。才能讓我們的老父母親,也能在沒有擔心、沒有壓力的環境下,自由自在的生活,直到最後。」
「以阿信伯來說,除了禮儀社的人跟他已經簽好的約定,其實最重要的是,兒女們對他的承諾,才是最能讓他安心、最有安全感的。」
「對啊,記得小時候,只要爸媽給我們的一句保證,就算天塌下來,我們也都不會擔心一樣。」
「沒錯,如今父母親老了,千萬不要以為老父老母還是我們小時候的父母親,當他們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時,只有我們這些做子女的,配合父母親的獨特個性,一再用心地了解父母親的需求外,還要用適合他們年紀的方法,不斷地給他們愛跟保證,才能讓父母親心無罣礙的善終啊。」(下)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