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是體內血管系統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動脈將血液輸送至身體末端後,靜脈血管利用單向瓣脈將血液送回心臟。當這些瓣膜無法正常開放與關閉時,血液會在靜脈中聚集,使靜脈擴張,醫學上稱為靜脈曲張(varicose)。
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重要的疾患,好發於三十至七十歲,男女比例為一比三,多發生在下肢。靜脈曲張係因血液淤積下肢,妨礙清除組織代謝後廢物的效率,刺激組織出現痠、脹、癢、麻、灼熱、刺痛感、沉重感及舉步難行等症狀,腿部皮膚會出現紅色或藍色,如同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類似樹瘤的硬塊結節。
此外,會造成兩腿粗細不一,有靜脈曲張的腿較粗腫,且足踝皮膚會出現色素沉著、潰瘍、鬱積性皮膚炎;靜脈曲張不僅看來不美觀,也會造成疼痛。嚴重會損及皮膚養分供給,導致濕疹、發炎,甚至下肢潰瘍。
在許多病例中,結合不同方式治療靜脈曲張會有最佳效果。
傳統靜脈曲張手術會引起局部組織頗大損壞,且病患通常須休養二至四周。目前有新式靜脈曲張手術(通電閉合術,VNUS closure),已證明幾乎無痛。
這種手術,由醫師在病患足踝開一個針頭大小的孔,將一根導管經由小孔,穿入病患腿靜脈內須去除的部分,再用繃帶包紮腿部,將靜脈中的血擠出;在整個過程中,醫師會持續使用超音波掃描器監看。由於只有一個極小傷口,術後發炎率大幅減低,病患通常可在四十八小時內復原。
另外,若能搭配「經皮透視動力輔助式靜脈切除顯微手術」,將可更有效去除靜脈曲張。在手術中,經皮透視的光線能看見靜脈,可以小型動力輔助器械去除。
臨床研究顯示,使用此方法去除靜脈,可將小切口數降至最低,並縮短手術時間,使病患更易復原。
(本文作者為新店天主教耕莘醫院一般外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