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聽力障礙 小心引發憂鬱

 |2006.06.28
55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根據統計,年齡超過六十歲以上者,約有一半以上罹患聽力障礙。醫師表示,子女須主動關心年長父母,避免聽力問題引發憂鬱症。且若有需要,也須選戴適合的助聽器。

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昱君指出,重聽老人家常會感到自卑,個性逐漸封閉,若是子女漠不關心,甚至惡言相向,老人家可能出現憂鬱症傾向。

他說,年紀愈大,聽神經就會愈差,連帶聲音與思考間的統合聯繫也會出問題,辨別速度也會變慢。正常人聽力可聽到零至二十分貝聲音,平常講話在五十至六十分貝間,悄悄話則在三十至四十分貝,這些應該都可聽得很清楚。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指出,子女應鼓勵老人家多走向戶外,並提高生活品質、留心長輩聽力,若發現異狀,須陪同就醫。

部分老人家耳朵裡長滿毛髮,或者耳道被耳屎阻塞,皆會影響聽力;但只要稍做清理,即可聽得更清楚。他建議,平常應避免接觸噪音,若罹患慢性中耳炎,務必妥善治療,因慢性中耳炎會導致耳膜破裂,到了老年就會重聽。

但若是因身體老邁,聽力自然退化,就屬不可逆症狀,無法透過吃藥或手術改善,唯一改善方法就是配戴助聽器。洪士涵說,較佳的助聽器可有效去除雜音、處理雜訊;便宜的助聽器則空間感不佳,語言辨識能力也差。

台北市仁愛醫院耳鼻喉科主醫師賴建仲表示,選擇助聽器應視退化程度,與重聽原因選配。例如有些人是耳硬化症,內耳聽神經無受損,只須戴簡單型助聽器即可;但若內耳聽神經退化,就須選擇數位型助聽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