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統計,年齡超過六十歲以上者,約有一半以上罹患聽力障礙。醫師表示,子女須主動關心年長父母,避免聽力問題引發憂鬱症。且若有需要,也須選戴適合的助聽器。
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昱君指出,重聽老人家常會感到自卑,個性逐漸封閉,若是子女漠不關心,甚至惡言相向,老人家可能出現憂鬱症傾向。
他說,年紀愈大,聽神經就會愈差,連帶聲音與思考間的統合聯繫也會出問題,辨別速度也會變慢。正常人聽力可聽到零至二十分貝聲音,平常講話在五十至六十分貝間,悄悄話則在三十至四十分貝,這些應該都可聽得很清楚。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指出,子女應鼓勵老人家多走向戶外,並提高生活品質、留心長輩聽力,若發現異狀,須陪同就醫。
部分老人家耳朵裡長滿毛髮,或者耳道被耳屎阻塞,皆會影響聽力;但只要稍做清理,即可聽得更清楚。他建議,平常應避免接觸噪音,若罹患慢性中耳炎,務必妥善治療,因慢性中耳炎會導致耳膜破裂,到了老年就會重聽。
但若是因身體老邁,聽力自然退化,就屬不可逆症狀,無法透過吃藥或手術改善,唯一改善方法就是配戴助聽器。洪士涵說,較佳的助聽器可有效去除雜音、處理雜訊;便宜的助聽器則空間感不佳,語言辨識能力也差。
台北市仁愛醫院耳鼻喉科主醫師賴建仲表示,選擇助聽器應視退化程度,與重聽原因選配。例如有些人是耳硬化症,內耳聽神經無受損,只須戴簡單型助聽器即可;但若內耳聽神經退化,就須選擇數位型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