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初心

朱旭建 |2010.08.01
2000觀看次
字級

文/朱旭建      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副教授

近幾年來,隨著媒體、產業與政府爭相招手,各種設計潮流與活動的能見度越來越高,也讓許多設計品與設計大師登上了偶像級的明星地位,設計工作一躍而成為學子們的最愛,似乎只要進入了設計或創意相關科系,自必擁有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
  流風所及,凡困於「少子化」陰影下的教育機構便大量地設立了各種不同的設計科系,以期對於招生有個起碼的保障,這種情況和千禧年時股票市場上各家公司莫不希望與網路概念相連,使基本的本益比概念轉為夢幻的本夢比,似乎有些雷同之處。
  然而,在這一片囂嚷之中,下了偌大決心要來學習設計的學子們,究竟應該要知道些什麼呢?
  社會上許多人認知的設計是一種商業行為,簡言之「是賺錢的一種手段」,只要隨口能將巴洛克、現代、後現代、簡約、禪風等風格名詞娓娓道來,便能讓設計轉為現金。過去許多企業主更以為設計只是會畫圖而已,直接以圖紙論張計價,讓人看了搖頭。那麼,設計是什麼?
  個人以為,設計乃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反省」,這種反省隨著經驗識見的成長,一步步地蝕刻在個人對外的反照之中,就如摩詰居士所述:「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有人能見,有人不能。設計的深度端視其是否能以其所見提示他人之未見,讓群眾的生活漸臻圓滿。商業活動乃是一個必要的手段,使設計能進入生活中,但絕非是其目標而已。
  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對於設計的熱情,必須起於對自己的熱情、對人的熱情以及對環境的熱情,熱情必須透過挫折的檢驗,方才不致淪為自我麻醉或催眠的假象。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細節無所謂、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甚至對於環境變革無動於衷,要求其成就出好的設計概念,可謂強人所難。各種設計風格與潮流來去,唯一不變者是「人」,熱情越高,對人的觀察與了解越深,設計才更有可能煥發出令人感動的神采。
  另一方面,熱情亦須依循著理性的邏輯進行檢證,無論美學、機構、溝通均有賴於劍及履及的實踐能力,設計師的養成是在不停的操作與反省中逐漸成長,積極的態度是成長的關鍵,這種態度也是建立專業的唯一基礎。
  所謂專業所獲得的尊重並不在於他人給予的評價,而是在於自我價值的堅持,專業的技能充其量乃是一個實踐與溝通的過程,但是真正能讓他人感受到的,是專業的價值觀點及持續堅持的用心,所以凡接觸到設計的人們,都能更專心、更敏感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細節與美感,讓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生命中深刻的烙印下來,故即使生命苦短,卻依然豐富。
  因此,設計也是一個體驗生活的過程,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體驗是一個必須放慢腳步的過程,速食式的設計活動對於生活中的美感經驗來說,不但無益,甚且會由於數量的放大,反倒鑄成大錯,每思及此,又怎能不戒慎恐懼?
  設計的學習是一條無盡的長路,卻也是時刻都有驚喜的旅程,英國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的詩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正因在最尋常的事物中,也能不斷看到人性的價值,設計之途方才顯得無比寬廣。


作品名稱:逐景(自行車)
設計理念:
騎著單車欣賞風景,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而對喜愛繪畫寫生的人來說,在找尋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風景時,能夠隨時隨地用畫筆記錄下來,可說是最大的滿足。
但是寫生要帶的東西可不少,除了紙筆等畫具外,畫板、畫架、都是使我們更便於作畫的用具;但帶著它們對於騎乘單車而言,卻是一種沉重的累贅。
如果有一天,能夠騎著單車尋找風景,在找到理想的景點後,甚至不用將單車扔在一旁另外找地方坐│而是讓它陪著你一筆一畫地記錄這一切,那將多麼幸福美好。

逐影/姚孟希





作品名稱:囬(家具)         囬/吳祝銀
設計理念:
  此款家具,材質是動物纖維錯綜複雜組織的皮革,擁有其天然的柔軟度與彈性,選用牛光面皮的質地較軟,在拉緊縫線時,縫目會微微隆起。
皮革的剛柔並濟,應用在類摺紙的結構上,經過了翻摺和立體裁剪,試驗出可支撐的兩個面,並善用五金物件,達到固定在不鏽鋼管的效果。



作品名稱:結(空氣清淨機)
設計理念:
「結」的纏繞繁複形象,與空氣清淨機過濾空氣時,層層疊疊的迴繞想像,作了一個連結的設計。
  中國結原本是吉祥、優雅、寧靜的裝飾。其形象重複纏繞,細膩繁複,視覺上卻又單純簡潔,將其意象和視覺形象與空氣清淨機結合,使空氣清淨機不再僅是方正的外型,也可以是流線溫順的線條。




結/徐采薇






作品名稱:HAWK(電動機車)

設計理念:
  此電動機車,打破傳統的機車形態,融合速克達與打檔車的車體型式,利用簡單的變換,讓使用者無論是上下班或高度負重時,都能安心的騎乘。
  利用電動輪內馬達的應用,讓車體有更大的空間提供給騎乘者使用。
  由速克達形式轉變為高度負重形式時,間接的增加車體的強度與動力的輸出,讓使用者在高負重形態時,依然能夠安全、有效率的騎乘。


                                                                      HAWK/何俊葦




作品名稱:燭光杯組
設計理念:
  晚餐時,人們在一起享用彼此相聚的美好時光,從擺放在桌上的器具開始聯想,利用水杯整齊的倒放在桌面上的型態,思考著當杯子不使用時,是不是可以成為另一個產品,或與桌上的器具產生聯結關係?
  杯子的演化,從單一器具變成系列的器具,最後產生收納的型態,在收納堆疊的時候,看到整體的型態,再深入點看,杯子裏面產生了光影,於是發揮了它的另一種功能。
  從晚餐時間人們享用燭光晚餐為情境,桌上的燭台裝置,在桌上扮演著情境的裝飾品,一個個堆疊的杯子,等待客人來取用,光杯台上的杯子,打亮了杯子的型態。

燭光杯組/黎承儒





作品名稱:皴(桌燈)                                    皴/黃羽萱
設計理念:
  「皴」為空間中的一幅立體的畫作,使用與非使用時都是一個空間中的景,而它的樣貌將依使用者自在開展。
  古代文人山水寄情於山水間,各個畫家以不同的筆法展現自我心志;如同使用者因不同的需求而展現出不同的山景。
  皴法的種類因不同的畫家繁衍出各式不同的樣貌,有用線、點、撕、拉等方式去表現特殊的肌理,各有各特別之處,但回到最初點,皴是在利用不同的線條堆疊、畫分的方式去構築空間。
  用「皴」的山石筆法,線段在空間中以不同方向延展,將它展開或是重組,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