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對台灣心灰意冷,表明在台灣的投資計畫將會暫緩,政府立刻聲援,希望不要再出現過激的語言。
我覺得,學者的批評是否太過沉重,固然值得討論,但重點應該在提醒鴻海,在講求效率時不要忘了人性、人文。
大陸崛起,商機無限,可是中國大陸的社會發展,不如經濟發展那樣熱,更不是同步成熟。台商西進,中國除了提供相當的優惠外,更重要的是便宜的勞工,郭董這次因員工連續出意外而大幅調薪,已引爆了新的商戰,要求合理工資已然浮現在大陸的民農工二代心中。
大陸這些二代有不少是進不了大學,迫得進入基層勞工,他們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大批流往城市,尋求工作與生存機會,但因沒有長才淪為打工,同時這些人經常集聚或住在一起,不少新價值觀就會產生與流行,未來的不確定性,一直都是他們最大的困擾,但得不到適切的關懷與提醒,成為中國當前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
富士康待遇高,無疑是大陸青年嚮往的企業,不過,進到富士康生產第一、效率第一的工廠生態,不是他們能想像與體會,沒有經過訓練或無法調適的新員工,可能出現「不適應」情緒,又沒有得到適當輔導,就有可能發生意外。
日本在戰後也曾發生企業連續跳樓事件,當時松下飽受困擾,了解問題嚴重後,老闆和員工面對面溝通,生產線也形成小家族,由資深員工教導與關心新員工,協助新鮮人進入狀況,後來就沒有再發生自殺事件。
企業是人組成的,對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人性,所以除了效率,還必須考量人性及人文環境。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