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八十二年的仁愛國小,是目前屏東縣規模最大的國小,在民國七十至八十年間,學生人數多達五千人為最高峰,當時一個年級就有十七班之多。
從民國七十三年開始,由仁愛陸續分出民和、忠孝、和平、信義等國小,還有「孫子」輩的瑞光國小,每校人數都達一兩千人,現在的仁愛學生數兩千兩百多人,仍是縣內最大的小學。
農業縣的屏東,早期多數種植甘蔗,尤其台糖所佔土地面積最大,屏東市設有台糖糖廠,製糖業盛極一時,種甘蔗、製糖是農業時代多數屏東人賴以維生的行業。
仁愛國小校徽使用的圖案是代表勝利的V字形,和屏東的農作特產—甘蔗環抱其中,用甘蔗來象徵仁愛國小校運昌隆,節節高升,事事得勝。
而以甘蔗做為校徽的設計概念,似乎輝映了甘蔗產業當年在屏東發展的盛況,仁愛國小當年在一片甘蔗園中孕育而生,也見證了糖業歷史的興衰起落。
做為全縣規模最大的學校,仁愛國小治校理念也朝全方位、多元化的教育發展,尤其重視適性教育,該校成立二十年的音樂班,合唱團、管弦樂團在全國音樂比賽,都曾締造過光榮佳績,該校球類社團多,讓每位學生都可學習一項球類技能,三至六年級學生每人都學會吹直笛,讓仁愛精神悠久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