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界 幻化萬千

郭士榛  |2010.07.18
1642觀看次
字級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

2008年,全球DLP投影機製造商奧圖碼結合琉璃工房,更名為「琉璃奧圖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琉璃工房執行長張毅,於合作後出任琉璃奧圖碼兼任琉璃工房董事長,楊惠姍則將擔任創意總監及琉璃工房榮譽董事長。

雙方的結合是效法飛利浦與施華洛世奇,將時尚與科技的結合來展現極致工藝,琉璃工房得以透過奧圖碼成熟的歐美銷售通路,來開拓歐美市場,奧圖碼也藉由琉璃工房來讓品牌、創意、設計,具加值效果。2006年奧圖碼曾與琉璃工房進行異業合作,揭開奧圖碼與琉璃工房攜手合作的序幕。

雙方合作後,很多展演都和數位結合,是科技和藝術上的突破,最近一些展覽活動都和多媒體接合,其中有動畫、投影都可見琉璃氣泡紋,看到琉璃實體變成動態影像。琉璃工房未來發展會愈來愈多元,除了材質的應用和突破,在創意方面會有更多的激盪,像照明,過去琉璃工房試作過,但因照明技術和材質的問題沒有研發成功,現因和奧圖瑪集團結合,獲得資源才突破,以前琉璃需靠外光呈現美態,現可以做成燈罩成燈具,使過去只是實體和靜態成品,現在多功能性實際使用,卻也保有實體和靜態呈現的美感,另外像動畫,因和集團結合後,得到技術上很大資源,加速創意具體實現。目前很多可愛構思,像琉璃滑鼠、琉璃隨身碟、相框,想讓創意變更大更多,實體尚未呈現,但都在研發中。

由於科技和藝術結合,琉璃工房也發展動畫,是創意及企業理念,動畫只是個平台,期望透過動畫表達中華文化的誠意感動人心。

「請各位伙伴相信,現在的張毅、楊惠珊,和一九八七年剛創業時一樣努力、堅持,且永遠不會變。」這是二○○九年尾牙時,琉璃工坊執行長也是創意總監張毅,所說的一句感人的話。

  

永遠創作 有益人心的作品

現任琉璃工房台灣區事業處總經理何介舜指出,琉璃工房成立二十三年,工作人員已擴成千人,工作團隊更堅實,張毅是執行長也是創意總監,楊惠姍是藝術總監,創意匯集各方想法和意見,在不同品牌,不同領域範圍的發想、互動和了解,雖然台灣和大陸的作品有區域性的專屬作品,不過企業的創作主軸就是緊扣和中華文化有關的方向不變。

張毅希望琉璃工房會是三百年的產業,何介舜細說老闆的企業理念,琉璃工房可以延續永久就要有一中心思想,擴展出不同範圍的創作,甚至透過設計、製造、行銷去擴散,中心思想就是環繞傳統歷史文化,不斷創作出鼓勵人心的作品,在此企業理念下,認定文化有益人心,可以透過生活用品的設計,讓其在使用上有感受,可以透過動畫、音樂等等,接觸不同顧客,甚至透過遍佈全世界的藝廊,接觸華文以外的人,也是中華文化具體而微的呈現。

因此,琉璃工房由早期企業禮品,現已開創了生活用品、裝飾性琉璃藝術品、器皿、照明燈具、建築材質及飾品發展,甚至音樂、動畫,只是在不同領域發揮創意。就因為文化加創意,造就了琉璃工房的產業價值,何介舜指出,琉璃工房的設計、製造、行銷,和中華文化是習習相關,執行長張毅早就定調設計方向,企業理念是永遠創作出有益人心的作品。

歷史累積基礎上 加新概念

另外,為作品說故事,每個作品給一個敘述,根據創作理念、作品型狀、當初的起心動念,甚至最後形態的呈現,也就是一個作品透過簡單說明文及導覽工作者的說明,創造出一連串的故事,可以感動人心,可以取得消費的認同和共鳴,接受其價值觀,甚至願消費。

由琉璃工房的實戰經驗中,何介舜很肯定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是很重要發展方向,

談文創,創意是無所不在,生活中到處充滿創意,若要加上文化,要先談文化是什麼?文化是種價值觀、共同生活方式,甚至是種訴求,是有代表性,和一群人的生活方式、語言,或是符號相關。何介舜說:「當作品成為創意產業時,也就是在已經存在的東西上面再加持,增加其豐富性,及更多的概念,來豐富此文化,舉例說,像是傳統性的服飾,加上創意,讓其成產業時,新式的服裝要有其辨識度,和認同感,及代表性,加入文化的連結後,發揮能力更大。」

文化可以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琉璃工房一直沒有把文化的概念給模糊掉,何介舜說:「這是我們做對的地方。琉璃工房的初始是從文化的角度開始,剛好選擇了琉璃這個材質,並用更大的文化關懷去看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文化的問題,不僅只是琉璃產業的問題而已,包括對於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層面,琉璃工房皆會以最大的文化關懷角度觸及。」

人才培育 重視出路

何介舜認為,國家發展文創,甚至訂定法令,一定是被催生出來,因為企業走向已經先有了方向,政府才會規劃,為台灣產業找下個出路。發展文創一定和品牌相關,文化本身就是個符號,最大困難點是政府扮演輔導和協助的角色,一定不能獨厚任何一家公司,必需公平、公正、公開。何介舜指出,前瞻來看,集合產、官、學設一平台,由政府的協助和輔導下,以文創的名義,讓企業接觸更多市場和機會,鼓勵並帶領企業到世界各地展覽,展現具地域特性的台灣文化創意的設計和作品,對企業來說,只要掌握機會,才可繼續後面的經營和生存。

成立文創園區成聚落,形成一供應鏈,在此可以找到需要的生產技術和材質,何介舜指出,因為有的設計不需要自己製造,可由一成熟具備技術的公司來支援,不但技術和材質上可突破,並可降低成本。政府為企業在前端創造機會,後端降低成本,這一部份,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大陸,都快速在做,國內真的需要更積極推動。至於創意人才的來源,政府應重視學校教育,多培育人才,何介舜強調,人才培育後,更重要是人才要有出路,必需和產業結合。

何介舜指出,文創的製造廣義說,不只是定義在工廠,可能是戲劇、音樂、視覺藝術,甚至可能是書籍,何介舜以哈利波特的成功為例,作者當初並沒想一本書居然帶動如此多產業,現在已不只是書、電影的產品,甚至遊樂園都出現,影響力如此大,因為英國政府有配套措施,電影工業、音樂、戲劇的配合,將整個供應鏈串起來,遠看還有狄斯奈,也是同樣概念創造出來文創遠大理想。

 

上海世博台灣心燈展創意

上海世博台灣館的禮賓服裝,及天燈紀念藝術品,都是琉璃工房藝術總監楊惠姍的創意。

「山水心燈-世博台灣館服裝」,取台灣庶民的素樸靜雅風格,融合溫暖的天燈意象,設計一系列莊重具地方色彩的服飾,迎接參訪每一位民眾。以世博台灣館的天燈外型為設計主要元素,「祈福」,是一個概念。天燈衣袖,天燈蓬裙,天燈褲,天燈項鍊,天燈頭飾,背包也是天燈。融入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以黑白為主的色系,搭配金褐色,純淨素雅是希望在多彩繽紛的場館裡,將最美的顏色留給展館與展示的作品,意念上呈現了某一種對大自然的還原。腰間繡上台灣特有美麗卻瀕危的保育類蝴蝶:「寬尾鳳蝶」。

簡單而又多層次的混搭顯示了對服裝設計與藝術的莊重。服裝設計材質需考量上海溫度,由於上海世博展跨春、夏、秋,氣溫不同,材質需克服這些問題,夏天穿不會太熱,春秋又不會太冷,材質非常講究。

此外,所設計的天燈意象紀念藝術品,以熱暖天燈,結合台灣民間的城市活力、

自然生態與藝術創意,這象徵升空飛翔的天燈,傳遞來自台灣真誠的祝福、愛與希望,是琉璃工房對玻璃藝術的堅持,也是代表台灣寬容與自由的文化價值。

天燈紀念藝術品-台灣心燈 ,是由天燈概念出發,設計的三款紀念品天燈,大型的「一枝草,一點露-水牛心燈」,其創作概念來自「水牛群像」為台灣前輩藝術家黃土水原作,現存台北中山堂。黃土水的雕刻,平面設計可看出層次,可是玻璃無法上色,要呈現層次和肌理需不斷修改,過程困難,是以脫腊製作及玻璃吹製的呈現。

中型是蝴蝶天燈「希望飛翔-蝴蝶心燈」,包金箔拉絲技法,透過光的折射呈現立體層次感;小型天燈「高飛-城市心燈」,城市天燈,呈現台灣重要建築物像浮雕,這些藝術紀念品,大量製作八月上市,可做燈飾使用。

 《小檔案》

琉璃工房:琉璃工房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琉璃」兩字,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琉璃工房取「琉璃」,是希望經由琉璃這種材質的學習、創作活動過程,傳遞工藝之美,更強調一種對歷史與文化的歸屬和依存意義。琉璃工房主要的理想,是希望在世界琉璃藝術蓬勃發展,獨缺亞洲琉璃的情況,創造符合精細雕塑的工藝美術品,選擇以「琉璃脫蠟鑄造」作為基本創作技術。琉璃工房正努力樹立一個新中國琉璃藝術的文化創作形象。

  楊惠姍:一九五二年生於台灣台北,祖籍湖南長沙。畢業於台灣靜宜女子大學、紐約實驗玻璃工作室。楊惠姍曾是台灣七○年代家喻戶曉的演員,一九八七年,離開電影,投身中國現代琉璃藝術,創立琉璃工房,苦心研究特殊的琉璃脫蠟鑄造法。楊惠姍以她獨特的藝術天分和敏銳的觀察力,創作出富含傳統中國語言與人文思想充沛的雕塑作品,讓琉璃工房在很短的時間內,晉身國際藝術舞台。

  張毅:一九五一年生於台灣台北,祖籍北京。十九歲成為短篇小說作家。他的作品兩度評為年度最佳著作。曾贏得金馬獎及亞太影展的最佳導演。「我的愛」榮獲美國紐約綜藝雜誌年鑑評選為台灣電影百年(1895-1995)十大電影傑作之一。一九八七年,張毅創立琉璃藝術工作室,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開創了新的可能與方向,張毅的設計包含蘊藏於中國倫理及宇宙概念的古老圖騰,創作之中深見民族情感。

  何介舜:一九六六年生,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企管碩士、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EMBA。台灣喬治傑生總經理、傑太日煙國際公共事務總監、歐洲商務協會理事暨精品委員會共同主席,現任琉璃工房台灣區事業處總經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