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談義工歷經「百戰」後,對自己和家庭有沒有正面影響?答案是肯定的。
服務三年的Sophie,對協談義工的看法不同於一般,她認為,受訓目的在了解自己,「在沒有了解自己以前,別談幫助人!」來到台北市生命線服務後,她在家庭相處上多了圓融,例如過去,每當先生晚歸,她就破口大罵:「你死到那去啦?」而先生也氣急敗壞地說:「工作啊!還能去那?」
因為不安、惶恐,Sophie說話口氣一直不太好,明明是擔心,卻把責罵和失去理智的情緒帶給先生,但在接受生命線課程、探索自我,開始在協會服務後,甚至比先生晚回家,如果先生比她晚,她第一句話反而是:「你回來啦,什麼原因這麼晚回來呢?」先生愣了愣,才小聲地說:「加班。」
夫妻相處變得和諧,是她從未想過的轉變,雖然她不斷強調,當義工而立刻讓家庭圓滿是不可能的,但一次次課程、一次次體會用同理心體諒他人,的確讓生活愈來愈好。
年輕的義工有小小的收穫,那資深義工呢?服務二十四年的義工Alice,本來從事財務相關事業,因好奇投入協談義工行列,她擔任過一般的生命線輔導,也支援過自殺個案追蹤,兩者差別在於一般電話狀況多、追蹤自殺個案卻是有備而去;以前聆聽來電者的處遇、接收情緒,痛恨自己的無力協助,但主動關懷想自殺的人,卻有很多成就感。
愈艱難的工作,資深義工愈能在其中找到自我價值,協談不只能發揮「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作用,將課程內化到思維邏輯的義工,還有聽狀況、找解決方法的能耐,也許有人會說:「學會技巧,將來遇到同樣問題就有方法解決了?」事實卻不是!實際上,愈是學會這種能耐的人,他們愈不會面臨自殺、焦慮的地步,因為他們總能在問題爆發之前就阻止它發生。
不過,他們也發現,朋友都會面臨精神疾病和感情、人際、職場焦慮等問題,以前從未這麼明顯地察覺到,但他們現在能用所學助人,生命線義工都開心地說:「能幫助人很好,但能幫助自己認識的人,感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