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精神個案
致電機率很高
「喂,生命線您好……碰!」才剛接通,電話就被切斷,像這樣的情形,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常常遇到,而暑假期間,他們遭遇的更頻繁。台北市生命線協會的官方網站,每月的統計一目了然,特別的是,職業類別上有個欄位寫著「不詳」,旁邊也有一欄「不願透露」,兩者的差別在那?原來,四成以上的來電都是打了即掛或罵完髒話就消失,義工還沒來得及開口詢問就結束通話。
協會總幹事朱開玉指出,季節交替是精神疾病患者和躁鬱症好發的時間點,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約有四成三,兩成無法判斷,電話打來不明原因即掛斷者也占四成三,除了三成八的問題無法歸類外,居次高比例的精神問題就有兩成,再其次是家庭、感情、人際和焦慮憂鬱等問題。
朱開玉說,近兩個月來,過去求助過的精神個案,再打來的機率都很高,或許是天氣熱和放暑假的緣故,讓與人相處的火氣、衝突都提高了,導致應被耐心對待的患者,情緒依舊很難平穩。
傾聽加上接納
小心不觸禁忌
協談義工面臨這麼多「不定時炸彈」的來電,須透過百般武藝應對,除了傾聽、接納,還要小心不觸及地雷、禁忌。朱開玉最近就遇過一名求助者,表示自己沒讀過書、熱愛經營唱片事業,事業倒閉後,輾轉到朋友的唱片行任職,薪水只有兩萬元,已經很氣餒自身處境,不料又要減薪,覺得丟臉、憤怒,四十多歲的他想跳樓自殺,當他的怨氣被引導發洩後,人也恢復了理性。
不只是領有精神障礙手冊的人,拚命撥打生命線,因為家庭和人際問題產生焦慮、想自殺的求助者更多。生命線協會說,這一個月來,五、六十歲的單親爸媽變多了,他們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但孩子已長大、想自力更生,卻遭到阻攔,甚至以死相逼,家庭戰爭一觸即發,當孩子憤恨地對他們說:「我已經四十歲了,你們還要掌控我嗎?」父母聽了很難過,可是深知自己是錯的,卻無法釋懷…,這也是協談義工要解決的。
三層督導監控
追蹤風險案例
朱開玉說,熱心陪伴求助者,是協談義工應有的基本資格,然後學會了解他們的狀況、思考,站在他們立場,給予客觀的建議,而非用自身經驗強加在他們身上。北市生命線培訓義工主要又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探索自我、彌補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從個人角度思考自己「和人」、「和環境」的關係;第二是與自己對話,明白如何關心社會問題,這對現代人而言非常重要,可惜報名義工的人數太少。
從逐月統計還能看出,一月和五、六月服務人數相差高達五百人,求助者增加,協會必須做出各種相應機制;對外得應付找碴、鬧事的人,進行過濾,對內則要規範義工,避免做出讓求助者感到不舒服或觸犯工作禁忌的行為,因此制定了三層督導監控機制,更研發高風險自殺個案追蹤關懷服務,但是兩年後,當義工人力自動流失,這些機制會面臨無人操作的地步,若不及早解決義工培養的問題,不只協會生存堪慮,想自殺的人找不到宣洩出口,社會的安全更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