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施顏祥日前指出,現在是企業發展品牌最佳時機,他預估,ECFA生效後八年,台灣將有數十個國際知名品牌誕生,從目前宏碁、華碩、捷安特等,可看出台灣建立品牌的成績。由於大陸工資、人民幣匯率不斷上揚,擅長代工的台商早已面臨轉型壓力,無論有無簽署ECFA,台商都必須發展品牌以提升附加價值與競爭力。
回顧台灣半世紀以來的產業發展史,從鳳梨、洋菇罐頭加工、紡織、雨傘、太陽眼鏡、鞋、網球拍、自行車、電視機、個人電腦、監視器、滑鼠、筆記型電腦等,先後創下許多輝煌的「世界第一」紀錄。然而,隨著工資、土地成本上揚,新台幣匯率在一九八○年代末期大幅升值,傳統產業紛紛外移到大陸,接著電子零組件、個人電腦等高科技產業也赴大陸尋求更低廉的工資;台商透過全球布局成為世界代工之王,在產業發展史上寫下許多傳奇。
如同一九八○年代末期的台灣,如今大陸也面臨勞工、環保意識高漲,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壓力,台商已經無法僅靠代工來賺取利潤。但危機也帶來轉機,大陸由世界工廠轉為世界市場之際;台商更應把握機會發展品牌,開拓大陸市場。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早在一九九二年就提出「微笑曲線」的概念,鼓吹企業界朝向曲線兩端如創新研發、品牌服務等方向發展,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與企業的競爭力。十八年來,宏碁集團經歷多次組織再造與分割轉型,品牌價值大幅成長,如今個人電腦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二。從台中縣大甲鎮發跡的巨大,原本也以代工起家,經歷大客戶抽單的生死存亡關頭,努力發展品牌,如今捷安特已成為兩岸最大、歐美前三大自行車品牌。
然而,品牌之路比代工之路要艱辛且困難。台灣的高科技代工雖馳名全球,但迄今還沒有一個品牌擠進世界百大品牌。相形之下,二十多年前落後台灣科技廠商甚多的南韓三星,在領導人李健熙勵精圖治之下全力發展品牌,如今成果令人刮目相看;不僅擠進全球百大品牌,排名甚至超越日本消費性電子巨人SONY,也遠遠把台灣的品牌拋在後面。
這些年來,台商的品牌能見度不如南韓三星,值得政府與民間共同檢討與反省。事實上,隨著產業外移,從事工業產品與品牌行銷的設計公司家數不增反減。一位得過無數國際工業設計大獎的設計師感嘆:「說來諷刺,現階段台灣的品牌能量不足,連設計公司都難以生存。」
台商要從國內小品牌成長至國際大品牌,有層層的關卡要突破,除了必須徹底脫胎換骨轉型,努力從技術導向轉型為消費者導向,更必須從強調科技與理性轉向強調品牌美學與感性。我們期許經濟部在提出偉大的願景之際,必須同時提出輔導廠商發展品牌的具體策略,以免「品牌王國」的願景最後淪為畫餅充飢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