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種只要掉進字海裡就什麼都沒了的人,出外旅行,搭乘交通工具,無論是火車、捷運或飛機,當然要帶本書,只不過現在老花眼日漸加深,實在不敢勉強,所以改為閱讀車窗外移動的風景,車箱內的人、事、物,那也是一本本的書,更真實、更深刻。
閱讀是奇妙的經驗,例如讀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在悲慘中透露著人世間極大的荒謬,常常讓我一邊彈淚,忽而又破涕不由得拂掌大笑。
多年前在偏遠的山區學校教書,看見孩子們通常閱讀的只是教科書,因為社會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沒有能力給孩子買課外書,雙薪家庭、高學歷的父母,又忙不過來,沒有餘力陪孩子看書,這種現象,其實也影響了家庭氛圍與孩子的心靈成長,所以我積極提倡兒童的閱讀,甚至,鼓勵親子共讀。
那個時候上閱讀課,打開一本書,和孩子們圍在一起,你讀我讀他讀,一人一段,隨著書走,每個人都在書的情境裡,一會兒就共同讀完一本圖畫故事書。而後,七嘴八舌以書中的情節做為對話的題材,不拘任何形式,你說我說他說,各有各的角度。由於不拘形式,所以讀和說都自由自在,隨興也盡興,把問題弄清楚,把意思說明白,開口說出想法,就像閒談一樣,只是這種閒談以書為主題,透過了書中情境,串連每個人不同的觀點與生活經驗,無形中就形成討論與對話 機會。
親子之間也可以這樣的,經過閱讀,家長會懂得談話,內容不再只是供需、指令、說教、斥責;透過閱讀,親子間就有了相同的話題。
生活中有書,就有故事,故事是生活中的膠原蛋白,文字閱讀讓我們的語言變得委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因此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