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讀北大法律系博士班的台籍女生韓華如(圖/陳東旭),為了圓夢,最近在北京清華大學附近開了一家民間工藝品小店。這位曾是台灣托福滿分、為大陸檢察官上過課的台灣女生,選擇開店是為了保護這些逐漸失傳的傳統工藝。
韓華如一直有著不同的人生際遇。台大畢業後,托福拿下六百六十七的滿分,並以優異的成績申請到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碩士。畢了業她不回台灣、也沒留在英國,而是選擇到大陸,接受不一樣的教育體系和生活環境,她進入北大法律系博士班,學習大陸法系。
七年前,初入大陸的她,因語言與專業能力獲得北京檢察系統的肯定,獲邀去教授檢察官們國際法與英文。因為上課活潑、教法新鮮,當年二十八歲的她獲得許多年紀比她大的學生的喜愛。
韓華如在北大的學習經歷足以讓她出書,她已考取大陸律師資格,目前是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執業律師。去年她更心血來潮,在清華大學旁開起一家「小兔兔」民間工藝品店。
很多友人都對她這種作法百思不解,覺得她是一名北大高材生,又已是一名執業律師,為何去做這個賺不了錢、又累得半死的小店老闆。但她說,她去過很多國家,包括英國、日本、法國,發現他們都很重視自己的文化與文物。
她到大陸,發現中華文物博大精深,但很多精緻的民間工藝品淪為地攤貨,她覺得很可惜;且這些純手工工藝品都快失傳了,所以想保護它們。最實際的行動就是開店,用更好的形式來展現這些工藝品。
韓華如算了一下,扣除店面租金、工讀生工資、水、電與進貨成品,每個月盈餘少得可憐;只有當學校或附近企業辦活動、大量訂購她的工藝品時,當月才有較多收入。儘管如此,她仍樂此不疲的投入。
已來大陸七年的韓華如對後繼台生建議,到大陸求學或工作,期望別太高,學校與老師不一定幫得到自己,台生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能獲得重視。不過兩岸薪資雖然相差不多,但在大陸工作機會會更大,路會更寬廣,只是要先融入大陸的生活圈,克服人際關係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