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物種
中國首度野放中華鱘
中國官方宣布,6月24日已成功將5尾全人工養殖、有「水中貓熊」之稱的中華鱘放流至野外。研究人員表示,將有利於中華鱘研究所對中華鱘全人工種群返回長江、適應長江、進入大海的科研探索工作。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在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江段將大約1000尾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放流,以補充中華鱘的野外種群資源。這也是中國首度將全人工繁殖的5尾子二代中華鱘放流到野外。
中華鱘研究所物種保護研究室主任郭柏福表示,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的成功,象徵著人類找到了不依賴稀有的野生親魚就能把中華鱘長期保存下來的有效途徑,這對保護此瀕危物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此之前,中國對中華鱘的保護主要依靠捕撈野生親魚進行人工繁殖放流,但這種方法受自然條件影響大,不可控制因素甚多。
中華鱘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億年。在自然條件下,生在長江的野生中華鱘需到大海中完成部分性腺發育,然後溯河洄遊進行繁殖。
量子記憶提升
超級電腦大突破
科學家表示,他們已克服量子電腦研發的兩大障礙。未來量子電腦將可利用奇異的次原子世界,開創神奇電腦技術的紀元。量子電腦素有「打了類固醇的超級電腦」之稱,但它的研發過去一直面臨難以克服的技術障礙。
根據英國《自然》期刊(Nature)6月24日出刊的研究顯示,科學家在量子容量效率提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科學家研發出新技術利用固態裝置,將資料存在奇特的釔與正矽酸鹽化合物製成的結晶中,運作效率可提高至69%。
科學家表示,先前的技術主要是利用氣體原子作為資料儲存的媒介,傳導則用雷射脈衝。雖然成功卻有多所限制,資料讀取效率不到17%。如今,藉由新技術的突破,也讓超級電腦的功能更上一層樓。
研究宇宙大爆炸
非歐洲國家首度加入
研究宇宙「大爆炸」(Big Bang)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將向所有具備資格的國家開放,允許各國成為會員。該中心現正進行人類有史以來最大型實驗。
截至目前,雖然許多國家參與CERN的研究,該中心卻只允許歐洲國家入會。已有56年歷史的CERN位於法國與瑞士邊境,靠近日內瓦,每年有87億美元的預算。
CERN現任理事會主席史派洛表示,對粒子物理來說,這是一大步。這個領域已體認到全球化的趨勢。秘書長霍爾表示,這項改變反映全球對探討宇宙起源的興趣。該中心的科學家曾多次榮獲諾貝爾獎,1989年更在此發明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