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或是大型動物是大多數人印象中具備能一次移動上千公里的生物,而體型大小與其相差千百倍的昆蟲,似乎不具備這種長距離的移動能力。
但昆蟲種類何其多,在眾多的昆蟲中,至少就有幾類昆蟲具有長距離移動能力,有些種類甚至與中國歷朝歷代的興亡習習相關,東亞飛蝗即是此類昆蟲的代表;但在具長距離移動能力的昆蟲中,有一類昆蟲稱之為「斑蝶」,這類蝴蝶,在台灣可粗分為兩類「青斑蝶類」及「紫斑蝶類」;青斑蝶類的飛行路線是國際航線:在東亞地區(台灣、日本、韓國、中國)之間互相移動;而紫斑蝶類則是國內航線:台灣島內南北遷移。當這些斑蝶遷移時所聚集的地點,如果是在山谷之內,就容易形成人稱的「蝴蝶谷」,而如果是聚集在山頭,就是各地方政府或是國家公園舉辦「蝴蝶季」的好地點,本期就先與各位讀者談談飛國際航線的青斑蝶及相關生態。
青斑蝶類屬於←翅目,蛺蝶科(Nymphalidae),斑蝶亞科(Danainae)。在台灣青斑蝶類主要可分為三屬六種,分別是:青斑蝶(Parantica sita niphonica)、姬小紋青斑蝶(Parantica aglea maghaba)、小青斑蝶(Parantica melaneus swinhoei)、琉球青斑蝶(Ideopsis similis)、小紋青斑蝶(Tirumala septentronis)、淡紋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而這六種青斑蝶有個簡單的辨識口訣(斜體字部分即為青斑蝶類的中文簡稱):
琉球姬小細肩帶猁猁琉球青斑、姬小紋青斑前翅前緣有細條紋;其他通通沒有帶猁猁其他類青斑蝶前翅前緣都沒有細條紋;小紋不齊淡紋齊猁猁後翅V字下二條白紋,小紋青斑不齊淡紋青斑較齊;小紅大青黑褲帶猁猁小青斑翅腹面較紅,和青斑(體型大)腹部有黑紋。
台北市近郊陽明山的大屯山系,正是青斑蝶的大本營,青斑蝶主要分布在各山頭的西側(背東北季風面),由於屯山頂生長了許多島田氏澤蘭(Eupatorium shimadai),故在六、七月的高峰期時,青斑蝶的數量可達十幾萬隻,由於島田氏澤蘭花蜜中含有一群統稱為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PAs) 的植物鹼,所以吸食澤蘭花蜜的青斑蝶主要都是雄蟲,因為雄蟲吸食花蜜除了能獲得能量外,同時也會吸取這些和能量無關的植物次級代謝物質,這些植物鹼正是合成雄性費洛蒙的重要成分,而雄性費洛蒙,正是雄蟲用以吸引雌蟲的「男人香」,所以當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島田氏澤蘭開花時,千百隻的雄青斑蝶「搶食」花蜜,而此時也正是觀賞青斑蝶的絕佳時機。但過了六、七月的青斑蝶高峰期之後,整個大屯山系各山頭就只剩下寥寥數隻的青斑蝶,族群數量如此龐大的青斑蝶,怎麼會一下子就不見了,這些蝴蝶到底發生了甚麼事,還請各位讀者待下期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