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心臟瓣膜如同血液的開關,不過六十五歲以上常因老化引起瓣膜鈣化,進而造成主動脈瓣狹窄,這些高齡患者必須冒著高風險施行開心手術,台北榮民總醫院參與美國臨床試驗,上個月以導管置入支架瓣膜,成功替三名超過八十歲的患者完成治療,也是國內首例以「免開心」的方式,進行瓣膜置換手術。
北榮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張效煌表示,主動脈瓣狹窄好發於主動脈瓣葉上,造成心臟收縮時,鈣化的瓣葉無法正常開關,老化以及糖尿病、高膽固醇等慢性病也容易造成鈣化,這類患者無法光靠藥物控制,必須施行手術置換瓣膜,否則可能猝死。
但是傳統的開心手術,原本就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八的死亡風險,特別是合併有中風、心肌梗塞等病史的老年人,手術死亡風險最高可能達三成,北榮申請加入美國這項人體試驗,對於主動脈瓣狹窄者、若評估開心手術的死亡率超過兩成,改採導管置入支架瓣膜。
張效煌指出,以導管進行瓣膜置換,同樣是經由心尖或股動脈侵入,置入導管用氣球擴張術把舊有的瓣膜撐開,再置入支架瓣膜到定位。
由於不需要鋸開胸骨、術後恢復時間較短,手術時間也從傳統的四小時縮短到九十分鐘,患者心臟可繼續運作、不需使用體外循環機替代,因此可免除開心手術的死亡風險。
這項技術目前仍屬於人體試驗階段,張效煌表示,困難度在於導管的操作,此外,此支架瓣膜也是特製、一套要價百萬,目前均以研究計畫支出,北榮還會再對一批患者施行,預計最快明年初美國可望通過此技術運用在臨床,他認為台灣有參與試驗的經驗,未來也可望讓更多有需求的高齡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