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學院29佛學院的一天之十一》心頭無事一床寬-開大靜

信慧 |2010.06.13
1526觀看次
字級

◎信慧

自然醒轉,睜開眼,心上浮現「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的句子。以《毘尼日用切要》的發願法門作為早覺後的第一念,是來學院後培養的習慣。

曙色微亮,學院的清晨,很靜,靜得連燕子穿梭來去的音聲都分明。還不到打起床板的時分,輕輕起身靜坐,在均勻的吐納之間,感謝一夜無夢的好眠,身心得以安穩清明,迎接全新的一天!

佛光山叢林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在《人間萬事》中云:「適當的睡眠是正精進,會有再起的力量。睡覺如充電、加油,可以放鬆身體、寬大心胸、遠離煩惱、學會放下。」可見,優質的睡眠能夠滋養生命。

在學院的生活教育裡,「開大靜」即一日終了,就寢養神,是一天作息中最後一項行門功課。晚課結束,全院同學各自回到寮區,在鐘鼓聲中靜坐,為時約二十分鐘,時間不長,同學都非常珍視。

鎧嘉同學感性地說,這是一段書寫心靈日記的時光,也是自我布薩的時候,懺悔猶如吃飯飲水,每日都需要。琇晴同學的修持方式是往內觀照,藉此安定思緒,也自我反省。她原不覺得這積少成多的力量有多大,但寒暑假回家只要幾晚沒靜坐,很明顯可以感受到差別。靜坐的確有助身心安定,睡眠品質好是必然的結果。

自越南來台兩年的潤珠同學表示,會利用靜坐,在心中默誦定課,同時自省上課是否認真,並特別強調要「發心」好好睡覺,隔天才能精神飽滿為大眾服務。有成同學分享,出家後靜坐時,感受到身心更加安定,因此不論再忙、再累,一定善用這段時間數息,長期下來,能幫助自己真實活在當下,不思前,不想後,一天的疲勞頓時消解,真正放鬆。

《星雲禪話》有一則故事: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兩手各拿著花瓶,前來獻佛。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把左手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說 :「放下!」婆羅門又把右手的花瓶放下。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黑指婆羅門不禁疑惑道 :「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佛陀要我放下什麼?」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你將解脫生死桎梏。」黑指婆羅門這才了解,佛陀所謂「放下」的道理。

當一日將盡,我們是否可以關上電腦、手機,讓動盪不已的身心得以喘息?做人是否可以如同一只皮箱,能提起也能放下?

大珠慧海禪師「饑來吃飯睏來眠」的修行,或許稀鬆平常,但在不得成眠成為另類文明困擾、安眠藥銷量向上攀升的時代,能安心入眠,何嘗不是人生至福?

「生命的平衡點在何處?在提起與放下之間。」這是來到學院後的深刻體會。每日,從早覺、早課、過堂、打掃、上課、修持……直到開大靜,學習非常緊湊充實,在每一門不同的功課間,如果學會放下、提起,提起再放下,便能隨著當下的因緣調整身心狀態,融入不同的解行課程。時間久了便會發現,心像蜿蜒的河水,自然地流動,自在地流轉,而能感悟何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更奇妙的是,往昔匆忙趕赴下一個行程的習氣少了,對時間的焦慮感漸漸淡化,而生命本來的安然面目,又更清晰一分。

窗外夜色如墨,星辰顯得格外明亮,在鐘鼓聲裡,靜坐、回向、發願,默持〈普賢警眾偈〉後,放下帶不走的千萬般思慮,清淨深沉地,開大靜入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