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二十八日上午,近百位來自台灣各地的青年,不畏風雨,陸續抵達佛光山,參加叢林學院舉行的「佛光山二○一○年第三期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許多學員是第一次參加寺院活動,大多數沒有皈依學佛,年輕的臉龐流露對佛門的好奇。
用心學習 不會白來

開營典禮上,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表示,當大家合掌唱誦〈三寶頌〉時,就像一尊佛,而合掌的恭敬,可以讓內心佛性放光;勉勵學員以感恩心生活、求知心學習、歡喜心處眾。
心培和尚並開示,寺院是十方信眾布施供養,或許沒有居家方便,但要從感恩中學習忍耐、知足,道念增一分,貪念就少一分;要有求知欲,用心聽聞每堂課程的講師告訴我們什麼?啟發了什麼?有歡喜心就有功德,就能住得安穩。好好體悟,開顯心靈的法財,幫助自己,也可幫助別人。
女眾學部院長永固法師讚許學員,在不是連假的日子,又下著雨,大家仍然決定上山參加活動,非常有心、用心。他表示,佛光山將人間佛教弘揚全世界,上千位僧眾心甘情願跟隨大師的腳步,還有許多企業家、大學校長特地上山拜訪大師,佛光山可以說是座寶山。
永固法師告訴學員,到佛光山是「為求真理登淨域、為求佛法入寶山」,要設定目標,要有「所為而來,不可白來一趟」的想法,用心深度地學習,把在這裡的體會以及開發的能量,落實於未來的生活。
課程豐富 交流法喜
此次課程內容非常豐富,解門課程有:人間佛教的戒學、經典與人生、合掌人生、梵唄欣賞、佛光山的故事;行門課程有:八關齋戒、學佛行儀、禪修、抄經、出坡作務、早晚課誦、朝山等。永固法師要青年朋友調整心態,重新學習,從心出發,好好體驗佛門生活。
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學員於五月二十九日受持八關齋戒,讓學員在一天一夜中,受持佛陀為在家信徒制定的戒法,體驗出家人清淨無染的生活。戒會禮請永固法師為戒子講說人間戒學,他譬喻戒條就像交通規則,只要守住原則,就可以自由自在走路、開車 ;同樣的,戒律是保護我們做人的安全,也是我們對佛菩薩的規約承諾。
除了正規佛教課程之外,也有輕鬆談心的小組時間。來自各國的輔導法師和輔導員,協助學員融入活動,教導適應寺院的生活作息,並藉由談天說地,彼此認識新朋友。有人表示「找到了單純的happy」、「感受到輕安自在、歡喜感恩以及梵唄的攝受」、「拋掉對手機、電腦、電視的依賴」,近距離的交流,讓大家快樂分享心中的法喜。
心靈充電 深入法海
綜合座談上,學員拋出各式各樣的問題,諸如:「修行是改變行為,學佛是追尋永恆的快樂嗎?」「如何讓工作變成興趣?」「被忌妒、傷害,如何處理?」永固法師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一一為大眾解說,「學佛是認識自己,了解就不苦」、「計程車司機成就趕路的人,是給人方便;一個微笑,消弭孤單,就有存在的意義;能從工作中創造價值,從關懷出發,就有力量」、「只接受會內傷,要抱著替主管看人才的心態,多結好緣」,法師的一句話、一個小故事,讓與會者豁然開朗,展顏歡笑。
經過三天兩夜的朝夕相處,上課時,學員整齊地問候講師「吉祥」,培養出絕佳默契,彼此有說不出的感動交流。
歡送午宴時,覺培法師叮嚀學員,當代青年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除了中國固有的德智體群美之外,更要有宗教信仰,才能圓滿,因為人生有起有落,有了信仰,在「落」的時候,才有力量。法師最後提醒大家,佛光山是心靈充電的家,充好電,回家要多關心父母,並在下一次的活動時,將宅男、宅女的朋友帶出來。
永固法師則叮嚀大眾,要愛惜自己,或許我們不是第一,但卻是唯一。他勉勵青年學員們,結營不是結束,而是學佛的起點,要將此次學習到的東西放在心中,把歡喜帶回家。回去後要參與、投入佛教,就能深入佛法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