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日前在「臉書」(Facebook)發表言論,文中透露他對前一波梅雨鋒面所帶來的降雨量感到「不安」,而就在文章發表完的隔幾天,也果然降下滂沱大雨。鄭明典的「氣象預警」言論,經媒體報導後,立即引發各界的關注與評論。
有網友表示,透過鄭明典的臉書訊息,讓他得以了解「更真實」的氣象資訊,沒什麼不好,但也有民眾認為,身為氣象局主任、實在不宜在自己的臉書上公布任何與官方資訊有關的內容,不但容易帶給社會恐慌,也會讓人質疑這樣做到底適不適切?
「身為公眾人物,尤其是公務員,更要注意自己在社群媒介上發表的言論,才能避免引來爭議」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主任賴祥蔚認為,近年來部落格、臉書、噗浪等多元型態的社群媒介在網路世界中大行其道,許多人都是社群媒介的一份子,當中也涵蓋不少公眾人物或具有官方身分的使用者。他表示,雖然每個人都有自身的言論自由,但由於這些人身分較一般人特殊,因此很多言論也容易被放大來看,成為民眾討論話題。
以這次氣象局主任在臉書上的發言來說,雖然他是透過社群媒介發聲而非正式官方管道發表,但由於其臉書好友超過千人,影響力不容小覷,加上發表內容又與大眾關心的氣象訊息有關,也因此更讓人高度關注。
賴祥蔚說,去年引發社會議論的郭冠英事件也是類似情況,雖然他是以筆名在自己部落格上抒發政治性言論,但由於他是駐外人員加上內容有爭議,自然會被外界加以檢視。
而不只公務人員,賴祥蔚表示,其實一般民眾也不宜在社群媒介上無的放矢或隨意透露公司機密、他人隱私等,畢竟網路傳播無遠弗屆,言論有可能透過一傳十、十傳百而人人皆知,要避免招來非議,得仰賴使用者更自律地謹慎使用,才不會成為公眾討論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