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深圳富士康員工頻頻跳樓自殺,鴻海集團前執行顧問信懷南認為,這裡頂多是壓力鍋,而非血汗工廠,因為集團總裁郭台銘「血液裡有軍事管理的基因」。但也因為這樣的拚勁,郭台銘的鴻海五年蟬聯台灣最大企業;中華徵信一日公布今年企業排名,鴻海以營收一兆四千二百零六億元,摘下五千大企業榜首。
在郭台銘手下工作,不論是鴻海或旗下的富士康,員工都承擔驚人壓力;但想打敗世界大廠、躋身全球「代工之王」,怎能沒有壓力。郭台銘亦非「泯滅人性」的惡魔,二○○八年他與曾馨瑩訂婚時,曾宣布將捐出九成個人名下財產作公益之用,在全球富豪捐款榜上排第六。祖籍山西省澤州縣的他,也捐出人民幣二千萬造福當地;二○○七年他則捐台幣一百五十億給台大,提升醫療品質與醫學進展。
郭台銘對已故二弟郭台成,則展現出他「狠勁」之外的溫柔。郭台成之前罹患血癌,郭台銘斥資五百萬美元購買特殊醫療儀器救胞弟;為方便家人來回北京探視,他又花十億台幣買下第三架私人飛機。
十萬元起家
至今營收破一兆
郭台銘為家中長子,父親郭齡瑞曾是警察,家境不算好。求學時,「郭董」曾在橡膠廠、砂輪廠和製藥廠打工,退伍後,一度在復興航運上班。郭台銘一九七四年以母親標來的十萬元,與十名員工成立鴻海塑膠,專門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一九八一年鴻海轉型生產電腦周邊產品,一九八五年鴻海赴美成立分公司。
郭台銘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前廣達執行長王震華曾公開推崇郭台銘是「成吉思汗」。郭台銘原本預計二○○八年退休前,鴻海營收應可突破一兆台幣(近三百億美元),還說「只要作到一兆我就走」,沒想到這個目標在二○○五年提前達成。隨後他將營運目標指向兩兆台幣(近六百億美元)。
從未現虧損
登陸締造新傳奇
郭台銘的鴻海.是首批登陸投資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投資大陸中最傳奇的上市公司。
鴻海十三年來,在中國收益成長逾二千二百倍,總認列大陸收益逾二千一百億元,平均每年大陸收益超過一百六十億元。此外,它締造沒有虧損、每年都保持收益成長、年年創新高的紀錄;廠房據點從民國八十六年的五個廠房,茁壯到目前的八十六個。
鴻海傳奇已成為國內企業赴大陸投資的重要指標。鴻海去年認列大陸收益四百六十五點七四億元,占上市公司大陸總收益一千四百七十五點二六億元的百分之三十一點五七,逾三成是來自鴻海貢獻。
深圳富士康
員工超過40萬人
至於富士康,一九八八年在深圳地區建廠後,就成為鴻海在大陸的代表性企業,它也是大陸最大的出口商,在深圳的員工超過四十萬,甚至一個深圳龍華廠,就比一整個新竹科學園區還大。
要形容「郭董」的龍華廠,只有「大」能形容。今年,該廠就擁有全亞洲最大、最高可提供六萬份餐點的中央廚房,還有每年花費三千萬人民幣為員工體檢的醫院,與花費七千萬為員工免費洗衣的洗衣房,其目的,就只為保證員工每天高效率工作。
薪資雖優厚
壓力大到會跳樓
富士康雖非血汗工廠,但中國員工多達八十幾萬人,既龐大又重效率的結果,就是一般勞工只能站著工作,一天至少八個小時,在生產線工作時也不能說話。
它的薪資條件雖較其他在中國的工廠優厚,但許多離職員工仍免不了存在強烈反感甚至仇恨,很多人甚至宣稱要炸掉富士康,或詛咒富士康倒閉。
今年富士康驚傳連續跳樓事件,讓郭台銘二個月難眠。事實上,跳樓案可追溯至二○○九年觀瀾廠員工孫丹勇自殺案。孫當年負責第四代iPhone時,曾因產品寄給蘋果公司時少了一台被懷疑;在網上流傳的信件中,孫提到自己因此被富士康非法搜查、禁閉甚至毆打。七月十六日凌晨三點多,監控錄像顯示,孫丹勇走向樓頂,在窗台上坐了一會後跳下死亡。
時至今日,網友自發組織調查團調查富士康,並發布「富士康網友觀察團」第一階段觀察報告,就提出富士康數點問題。報告直指工會形同虛設,認為富士康沒有建立有效的溝通系統,管理方式粗暴,也歧視底層員工;再加上工時長、工資偏低,與世界五百強的形象產生嚴重反差,人員自然缺歸屬感,流動率驚人。
郭台銘模式
埋下問題種子?
有人說,是郭台銘的成功,埋下富士康如今問題的種子。他的成功模式自有其合理性,但後果,就容易把勞工物化為機器,和企業追求效率的工具;在標準化和專業分工作用下,勞工的七情六欲被迫壓抑。也許早年隨郭台銘一同苦幹實幹打拚的中國民工辦得到,如今八十後、九十後的大陸年輕人,卻再也無法如此單純,抗壓性也不再那麼高。
富士康集團日前宣布,中國地區基層員工薪資調高三成,深圳員工更達百分之三十三;郭台銘不只大調薪,還提列一連串配套措施,希望把富士康轉型為「幸福企業」。但郭台銘的成功模式、富士康的運作模式從來不曾改變,當沿海不斷出現暴發戶,從事代工生產、工資微薄的勞動階層的相對失落感,將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的新隱憂。
大陸工資水準正在快速攀升,「代工生產」可創造的附加價值及利潤變得更低,再加上人民幣看升,薄利多銷的代工模式必在未來逐步消失。郭台銘如何維持代工王國站穩世界供應鏈上的寶座,恐怕需要一番調整,才足以因應全球經濟的快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