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
中國歷代道教以追求長生不老、修練成仙為最高目標,道教徒們為此不懈地探索,尋找達到長生不老的靈丹妙方,因此民間向來流傳有「十道九醫」之說,而道教名山武當山除了信仰與武術名聞遐邇外,其藥用植物極為豐富,被譽為「天然藥庫」,武當道教醫藥也是中國道教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長年因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武當山植物資源豐富且種類繁多,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記載的一千八百多種草藥中,武當山就有四百多種。根據西元一九八五年藥用植物普查,武當山藥材有六百一十七種,較名貴的有天麻、七葉一之花、絞股藍、何首烏、靈芝、黃蓮、江邊一碗水、天竺桂,以及千年艾等。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武當山許多藥材療效顯著,像是山上的絞股藍抗癌成分含量為人參的三倍,被製作成抗癌的藥物,有「南方人參」的美譽;武當山的盾葉薯蕷,別名黃姜、火頭根,其單株抗癌成分含量為百分之十六點一五,居抗癌植物之冠。
武當醫藥發展歷史起於漢代,漢武帝曾派大將軍戴孟上武當山問醫採藥,而唐代孫思邈、宋代的高道陳摶都曾到過武當山採藥或修煉,武當山也曾留下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採藥的足跡。
武當道教醫藥不但具有傳統醫學的特色,且善用道教的養生方術,像是加入按摩、調息、導引、行氣等方法,製藥領域則融合道教的外丹術,而道教的內丹術亦豐富了中國傳統醫學理倫與醫療方法。
獨樹一格的武當道教醫藥,目前已受到中國醫療界的普遍重視,二○○二年十月,武當山特區成立「武當道教醫藥研究所」,與武當山道教協會聯合研究武當道教醫術,已整理並開發各種單方、複方一百五十五種,且整理出版《中國武當醫藥秘方》、《黃帝內經十二經脈》等書籍。
為了發揚武當道教醫藥,武當山特別開設了「武當道教醫院」此一特色醫療單位,武當山道教協會紫霄宮設有「道醫問診」旅遊項目,在烏鴉嶺則開設「道家養生堂」,有醫術高明的道人坐診,為遊客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