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腳也會發生中風!一名七十歲男性病患,某日右腳突然感到劇痛,隨之有冰冷麻木感,彷彿癱瘓,直覺認為「閃到了」,但卻持續疼痛麻木,才發現是「腳中風」。幸好在黃金時間就醫,否則可能須截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袁明琦指出,「腳中風」是「右腳動脈血管急性血管阻塞」,可能發生任何年齡層,主要發生原因包括心律不整、細菌感染合併心內膜炎、良性或惡性腫瘤、管壁內雜質脫落、骨折,及肌肉鈍傷與壓傷。
其中,又以心律出現「心房纖維顫動」而產生「血栓」最常見。此血栓遂由心臟血流打出心臟,若不幸進入腦部,即造成「腦中風」,若血栓進入腳部血管造成血管堵塞,則出現「腳中風」情形。
他說,「腳中風」典型症狀包括疼痛、無脈搏跳動、患肢冰冷蒼白、麻木、狀似癱瘓不良於行。
「腳中風」事發突然,血液瞬間無法流入腳部,若不即時解除危機,腳部肌肉組織會壞死。六至八小時是黃金搶救時間;若延誤治療,輕則截肢、洗腎;嚴重者,血液中鉀離子瞬間過高,加上「代謝性酸中毒」與「腎臟等器官衰竭」,病患會猝死。
袁明琦表示,一般人當下肢疼痛時,總以為是「扭到」或「肌肉拉傷」,老人家又不愛就醫,因此常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他建議,罹患心臟血管疾病者,應常保持測量四肢或摸「脈搏」的習慣,並定期接受「心臟血管功能篩檢」。若有相關症狀,應速就醫,並提醒看診醫師排除急性血管阻塞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