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質疑縣教育處公布的超額教師積分計算方式不公,屏東縣教師日前串聯到縣府抗議。
雖然筆者不在屏東縣任教,但服務的學校面臨同樣的超額問題,教師更因對超額教師的產生方式認知不同,使得氣氛異常緊繃,令人慨然。
現在擔任教職,已不像早期是作育英才的神聖工作,來自上級單位及學校的行政工作,及家長、學生的教學需求,無時無刻都在加重教師的教學擔子,唯一支持教師教學熱忱與動力的,是來自對學校及社區的認同與責任,如果因學生人數減少,教師就被迫成為無根的浮萍,連自己將落腳何處都無從得知,那麼,所謂師生情感只不過是廉價的商品罷了。
少子化造成的教師超額愈來愈嚴重,但各縣市教育處卻始終漠視,試想當教師得知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鐵定會被超額時,何來熱忱投入繁重的教學?在《帶衰老鼠死得快》一書中,作者以動物實驗說明樂觀的重要,悲觀會讓人不快樂,「悲觀的球會洩氣的癱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如果教師成了書中帶衰老鼠般,一同犧牲、陪葬的恐怕還有無辜的學生。
現在教師盼望有個受尊重、受肯定的地位,恐怕是奢求,但是如果連有個穩定的教學環境,都得教師抗議的話,我不知道台灣教育的未來在那裡。
李學(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