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屏東縣某國中傳出老師開會,要求應屆畢業生必須繳交費用購買禮券,作為老師贈禮,雖然校方極力澄清絕無類似情事,但關於學校所收班費,或畢業班舉辦謝師宴、集資購買禮物饋贈師長的爭議層出不窮,應該徹底改善了。
先從班費問題談起,其實收取班費支應班級日常花費,是便宜行事的作法,但時常聽聞某校或某班向學生收取動輒三千元的班費,讓家長感覺違反比例原則,甚至質疑有鼓勵奢侈的嫌疑。
筆者同事的兒子就讀小六,班費每學期一千元是在合理範圍內,可是每逢班級購買作業簿或美勞用品時,不從班費支付,導師向學生收取費用,於是學期結束班費還結餘上萬元,導師卻又叫學生告訴家長,結餘款留到下學期使用,可是到下學期,班費照收。
班費用到那去了?導師花了幾千元為自己買個旋轉椅,而先前畢業學生都說,班費就這樣累積,畢業時買上萬元的書櫃送導師。家長們即使充滿疑問,為了怕孩子遭不平等對待,也都不敢言。
我認為,饋贈禮物謝師是人之常情,但小學生繳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勞力所得,競相以昂貴的謝師宴或禮品謝師,不但違反簡樸,對孩子也是不良示範。老師已有優渥的薪資福利保障,何必自貶身價,拿班費為自己購買高價物品?為人師表者更應該謹慎自守,別讓貪念徒留罵名。
章秋(高雄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