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波梅雨大雨並沒給南台灣帶來久旱後的喜悅,反而是惶恐的噩夢,「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古人已在詩歌吐露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悲憫,但現在的台灣,放眼看去「山河破碎」,禁不起豪大雨的折騰。
八八颱風後,山區住民一直在重整家園,元氣還沒完全恢復,又遭山崩、路斷、橋毀的災難,如果說是出自天災,仔細想一想,恐怕人禍占很大的比例。山嶺本應該是草木鬱蔥的地方,卻為了滿足部分人的欲望,變成茶林、果林、民宿,這些人把樹木培育、水土保養幾乎拋到腦後,等到成為災民時,再怨天尤人或悔不當初,於事無補。
人的貪念往上升,水的奔流往下竄,貪念攔阻了水的出路,一旦洪水找不到宣洩,只有摧毀破壞生態者了。綠水潤澤山林、滋養生物,一直在和大自然和平共處,可是人們自己造業,水就反目成仇,那是血肉之軀能抵擋?
台灣頭有走山不幸事件,台灣尾也有許多順向坡,恐怕終究不能倖免,如今雨聲不絕於耳,套用文天祥的詩「山河破碎風拋絮」,大好山河如今在山難水厄中哭泣,出現一張張破碎的臉,能不驚恐嗎?
官員必須起心動念,千萬不要「衙齋臥聽蕭蕭『雨』,『盡』是民間疾苦聲」,是功臣或罪人,就看當下了。
莫浮(屏東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