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團,今年發生十一起員工跳樓事件,逼得總裁郭台銘打破沉默,駁斥富士康是「血汗工廠」說,並率領數名心理醫生親赴深圳富士康坐鎮,並還開放全球媒體到場實地了解狀況,如此陣仗,堪稱國內企業家危機處理首例。
筆者於民國六十年代曾在染整工廠服務,排班正常情形為八小時三班制,但少數工作較吃力的單位,因長期缺工,上級為了趕進度,只好採取重賞必有勇夫的十二小時兩班制,要求員工每天加班四小時。
我當時即發現,上日班的人身心狀況比上夜班者好,每天工作八小時者又比十二小時者好,但當時勞工的工作機會較少,為了賺錢只好咬緊牙關苦撐,還有人利用一周一天的休假日兼差,真是要錢不要命,不過那時候卻很少人想不開。
想不到人力充沛的大陸廠商,竟跟隨六十年代的台灣管理模式,動不動就以開除當武器,沒有心理醫師、沒有申訴制度,更沒有休閒和娛樂,員工只是生產的工具,除了上班、下班、睡覺外,福利一切免談,沒有人性化的管理,怎能期待員工以廠為家與忠誠效勞?況且,時下年輕人抗壓性較低,加上自殺風潮容易感染,長期以往,不是過勞死便是精神恍惚。
不少貨櫃車司機因超時工作、精神不繼而出事;少數醫師也因工時長和壓力大,導致憂鬱或有自殺傾向。公家機構的排班制就人性化多了,台鐵員工做二休一,月休十天;監獄管理員大致做四休三、做三休二或做一休一者,私人企業處處難望其項背,難怪出事率特別高。
富士康為防範再發生悲劇,在部分宿舍頂樓安裝或加高防護牆,並加裝鐵窗,在部分生產線播放背景音樂,舒緩員工情緒,並開始制定長年文化體育活動計畫,還邀請五台山高僧來為員工祈福。
我認為,這些作法雖然正確,不過,防跳不如防過勞,並要人性化管理,才是釜底抽薪之計。
此外,台灣工廠及其他在大陸設廠的台商,須以富士康事件為戒,制定妥善工作、管理制度,事前防範,總比事後危機處理要好。
潘扶敏(北縣板橋/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