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南部一家企業申請「二十二K」到台大徵才,徵求一名碩、博士,工作內容是幫老闆開車、提公事包,申請書流露「土財主」霸氣,校方把申請書丟到垃圾筒,主祕也表明,這種徵才方式對台大學生不具意義,犯不著覺得會對台大造成負面影響,應徵與否學生自有考量。
讓人好奇的是,台大學生會怎樣考量呢?畢業季將至,又有社會新鮮人要走入職場,前兩年由於金融海嘯,讓畢業生吃足了失業與低薪的苦頭,今年好不容易景氣有點回溫,但只是高科技業
;而且,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日前接受專訪時,提到「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率愈來愈高,如果持續,對台灣的就業會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簽訂ECFA,有利台灣成為外商與台商投資、布局的地方,屆時可紓解失業率,然而在此之前,畢業生要找到工作並不容易,所以,當有人願意出錢讓台大碩博士開車打雜,是要接受浪費所學,還是不接受,別讓人糟蹋?
不過,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畢業就是失業,如果把這樣的工作當作進入社會的第一個學習機會,學習土財主經營事業,豈不是收穫?
社會是另一個學習場域,進入職場就是要習學校園沒有的實際經驗,如果這家企業老闆,是藉這種工作磨練給新鮮人,訓練、培養人才,對社會是貢獻,英雄不怕出身低,為何不去應徵?若老闆心態是財大氣粗,也只是自曝其短,以為自己事業已到了高峰,那企業很快就會失去優勢。
機會永遠給準備好的人,畢業生無須身段太高,也無須作賤自己,找到適合的工作環境時,就要求、鍛鍊自己,加油了!新鮮人。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