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銀行家尤努斯一九七○年代向貧困農民提供小額短期貸款,幫助數百萬孟加拉人走上致富之路,他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的故事帶給不少人啟發,一名孟加拉裔英國人把小額信貸模式帶到英國倫敦,開辦了一家專門服務低收入者的私人銀行,證明同樣適用於發達國家。
窮人想借錢 只有高利貸
十年前,帶著大學學位證書和一張信用卡,時年二十四歲的費薩爾‧拉赫曼(Faisel Rahman,圖/取自網路)萌生出一個大膽想法:在低收入者聚居的倫敦東區開一家私人銀行,專門向窮人提供貸款。他多年來一直很困惑,窮人最需要金融服務、最渴望以合理利率獲得貸款,但為什麼在英國,他們甚至無法開設銀行賬戶?
拉赫曼的疑惑與成長經歷有關。他的父母於一九七一年離開孟加拉前往倫敦,他在倫敦東部和南部長大,居民如果想借錢,「高利貸」通常是唯一選擇。
劍橋大學畢業後,拉赫曼回到孟加拉,研究改良尤努斯小額信貸模式的可能性。二十一歲時,他成功說服世界銀行,委任他管理一項一點二億英鎊(約一點八億美元)的小額貸款計畫。後來他靈機一動,打算把他在孟加拉學到的東西帶回英國,在倫敦東區實施小額貸款計畫。
上門放貸者 利率最低600%
英國是全世界銀行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然而,大約六百萬人無法開設銀行賬戶或獲得其他金融服務,其中至少四百萬人每周向俗稱「上門放貸者」的個人或金融機構借錢,一百五十萬人向錢莊、貨幣兌換商店等借高利貸。
這些私人金融機構不為貸款設置門檻,但貸款年利率一般最低為百分之六百,有時甚至高於百分之兩千五百。
「當我告訴別人,這就是英國的金融現狀,他們一開始都不敢相信。」拉赫曼認為,要改變這一現狀,就不能完全抱著賺錢的目的去做生意。「儘管賺錢肯定是目標的一部分,但你必須願意去做一些賺不了錢的事」。
拉赫曼的想法一開始沒有得到多少支持。金融界人士說,小額信貸模式也許在開發中國家行得通,但在英國絕對不行,因為窮人不存錢,也不可能按時還錢。
告訴貸款者 不該買什麼
但拉赫曼還是成立了「公平金融公司」(Fair Finance),剛開始發放貸款時,用的是他個人信用卡的數千英鎊透支額度。
公平金融公司向附近社區居民提供小額貸款、債務管理諮詢,幫助他們管理無力償還的債務。拉赫曼將貸款利率設為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但可以針對貸款者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除了幫客戶合併債務和註銷利率不合理的債務外,拉赫曼和團隊會告訴貸款者應該買什麼、不應該買什麼。拉赫曼表示,在一個打個電話就能獲得貸款的時代,「我們是第一個這麼做的,對你說你買不起車、或告訴你不需要買這個」。
貸款違約率 比信用卡低
不少客戶為房貸等大額貸款欠下債務,也有一些因小事陷入債務漩渦。他們大多遭遇離婚、疾病、失業等突然變故,資金捉襟見肘,不得不借錢還債,結果愈陷愈深。
去年一年,公平金融公司幫助上千名客戶,避免因無法及時還貸被銀行沒收抵押房產,向一百五十家小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且貸款違約率僅百分之六,低於一般信用卡發放機搆。
這些數據足以讓拉赫曼自豪,更重要的是,這證明在發達國家實施小額貸款計畫不但能幫助窮人,還能給投資者帶來可觀回報。他打算明年在倫敦開八到十家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