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德爾頌在1809年2月3日出生於德國漢堡,全名為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巴托迪,Felix在德文的意思是「幸福」,他的一生也正如其名,幾乎從未經歷過生活上的磨難,不像其他浪漫派的作曲家,不是為病所苦,就是為錢所困。
一手畫破寂靜的指揮家
1834年,孟德爾頌成為萊比錫布店大廈弦樂團的指揮,他一手帶領這個樂團成為歐洲第一流的樂團。而指揮棒這個貫徹樂曲精神的小東西,竟然也是孟德爾頌在指揮任內發明的呢!那時他為了讓龐大的樂團成員能更清楚的看見指揮的手勢,於是他拿了一根包裹著皮革的鯨魚骨頭充當媒介,沒想到成功助長了舞台上指揮的氣勢,團員們更加賣力的演出,將樂曲盡善盡美的呈現給聽眾。從此,一根細長棒子就成了指揮家最重要的精神象徵,更是他們少不了的得意助手。
孟德爾頌另一項偉大的成就是創立了萊比錫音樂學院,這所音樂學院一直到今天,仍然享有極高聲譽,是德國一流音樂學府。
明朗歡樂優雅的樂曲
孟德爾頌所寫的序曲,是他的音樂作品中最為後人傳頌的類型,諸如《仲夏夜之夢》序曲、《平靜的海洋與幸福的航行》序曲、《芬加爾洞窟》序曲、《路易.布拉斯》序曲、《美人魚公主的故事》序曲等等,其中以《仲夏夜之夢》序曲最為膾炙人口。《仲夏夜之夢》原是莎士比亞根據希臘民間傳說所改編的一齣喜劇,孟德爾頌在1826年夏天與姊姊一起閱讀這齣劇本,對書中描繪的夏日夢境印象深刻,劇本裡詩意的幻想一幕幕的浮現在他的腦海,於是他很快的動筆寫下《仲夏夜之夢》序曲。雖然寫作此曲時,他年僅十七歲,但技巧之純熟、內涵之深刻、意境之動人,直可稱得上是奇蹟般的不朽傑作。
《仲夏夜之夢》完整劇樂全曲在序曲完成後十六年才誕生,這是孟德爾頌應普魯士國王委託所寫的配樂。這部作品將莎翁這齣喜劇襯托得更為淋漓盡致,其中動聽的〈夜曲〉,以高雅富麗的法國號獨奏作為開始,將情人們不安的夢境刻畫得極為細緻。另一首配樂〈婚禮進行曲〉,更成為永遠的〈流行音樂〉,用於婚禮禮成後送新人進入洞房;而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中的〈結婚進行曲〉,則是新人入場的音樂,這兩首浪漫樂章至今已陪伴過無數戀人邁向幸福殿堂。
孟德爾頌的《義大利交響曲》和《蘇格蘭交響曲》是明朗抒情的佳作。鋼琴曲《無言歌》也很受歡迎,曲集中籠罩悲傷沉鬱氣氛的《威尼斯船歌》最著名,其他還有許多廣受喜愛的曲子,例如明快可愛的《紡紗歌》、充滿歡樂希望的《春之歌》、旋律悠揚的《甜蜜的回憶》。而孟德爾頌的協奏曲則以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最為傑出,是他登峰造極的代表作。
畢德麥雅(Biedermeier)風範
孟德爾頌一生的際遇與他的作品一樣,洋溢著幸福的光彩。他的音樂以簡潔的和聲、結構均衡的曲式,以及流暢優美的旋律為特色,題材多採自童話故事或自然景色,擺脫俗世紛擾,也甚少涉及個人內心的掙扎或大時代的黑暗面。在浪漫派的作家中,他是屬於才華洋溢的類型,他用溫和的手法在音樂世界裡譜出細膩的感情。
優雅的他總是散發一股穩定的氣質,像一條輕柔小河流過每個人的心中,德國一位詩人說:「孟德爾頌所到之處,盡是繽紛的玫瑰。」